作为2012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重要活动之一,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宣讲于4月20日开讲。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第一个登上讲坛,面对上百名听众,他希望大家能够从自身做起,尊重知识,尊重创造,保护知识产权,拒绝盗版。“这对于每一位公民来说不是很高的要求,只要大家认识到,就一定能做到”。
田力普表示,国家提出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到2015年要达到3.3件,实现这个指标也许就在明年,到2015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可能会达到五六件,到2020年可能会在10件左右。
不能永远待在产业链低端
“我们不能永远待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田力普说,把自己的资源、劳动力拿出去换取一些低廉的加工费用,也能发展,但最后算总账,对中国不是最有利的。面对这种挑战,我们如何坚定不移地把创新目标变为现实,这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一个严肃的问题。
田力普谈到,建设创新型国家,走自主创新道路,最重要的是要有核心文化,即大家都要认识到知识产品和物质产品一样,具有财产属性,需要像物质财产一样给予充分的尊重和保护。
实行现代知识产权制度,短时间看,外国人占优势,但从长久来看,对于中华民族的崛起、复兴,激发全民族的创造力是不可或缺的。例如,我国发明专利申请从 1985年一直到2003年,一直是国外申请大于国内申请。但到2009年,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超过国外。到2011年,中国人的发明专利拥有量开始超过国外的拥有量。
“我想再过几年,我国的发明创造的数量,即核心知识产权,肯定会占压倒优势的。”田力普说。
文化积累不能急也不能等
田力普表示:“知识产权文化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也不能等。”
田力普介绍说,国家知识产权局经常接待一些外国人。面对来自发达国家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抱怨和指责,我们反复跟他们讲,中国与西方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文化传统不一样,西方搞知识产权已经几百年几代人了,而中国传统中就没有知识产权意识的土壤,中国已经在改革开放30多年里取得了知识产权保护巨大的进步,必须要再给中国一些时间,文化积累不能急也不能等,这就是现状。
田力普说,知识产权这件事情,与其说外国人施压我们,倒不如说和我们自己未来发展更加息息相关。中国的创新,最大的阻碍还在于国内,在于全社会的思想意识、文化认知是不是对知识产权有一个尊重和保护的态度。
把构思变成产品,需要很多投入。当一个社会仿制猖獗,就不可能形成研发产品、获得回报、再投入创新这样的良性循环。没有一个良好的知识产权环境,创新者很难脱颖而出。
“从中国长远发展看,需要大力弘扬知识产权意识,弘扬创新文化,没有这个基础,中国的未来是不牢靠的。”田力普认为。
需要全体民众参与知识创新
“我国提出到2020年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在今后8年时间里是否能够实现这一目标,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田力普认为。
什么是创新型国家?田力普说,有一个指标很重要,就是我国提出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到2015年要达到3.3件,实现这个指标也许就在明年,到2015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可能会达到五六件,到2020年可能会在10件到12件左右。
但一些创新型国家这一指标是多少呢?最低每万人口发明专利不低于20件。因此,届时只能说我国进入了一个创新型国家的初级阶段,前面还有几道门槛,但无疑这是努力方向。
田力普表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任重道远,包括知识创新所有的社会要素建设,同样任重道远。中国不能永远像发达国家希望的那样只搞出口加工,为他们打工, 承接他们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而是要发挥自己的民族创造力,这就需要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需要一个良好的法律体制,更需要全社会民众的参与。(本报记者李立)来源:《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