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洪珊 本报记者 祁梦竹 老城区人多、胡同多。相应的,公厕多,用水也就多。有时,水哗哗地流,浪费。东城区一位老环卫工人,自己发明了个小物件,能让一座公厕一个月就节水25吨!记者来到东城区钱粮胡同甲38号卫生间,找到了58岁的周富宾师傅。
周师傅干这行31年,是个“老环卫”。“咱环卫工人,看着公厕里的那些水白白浪费,心疼啊。”他说。
他所在的班组负责东城区北片公厕的日常维修,哪儿跑水了,哪儿漏水了,少不了敲敲打打、扭扭换换。
见天儿在公厕里干活,周师傅发现了“毛病”。“你看,”他给记者做示范,“如果冲水时踩的这个小踏板用的时间长了,那么截门回水就会越来越慢、冲力也就越来越弱。”
污垢冲不下去,居民就会一个劲地踩,费水、费力、还费时。病根就在这:截门里的回力弹簧“太面了”。
那怎么办?
周师傅一乐,“咱自己做个结实耐用、回力快的,不就结了!”
说着,他从兜里拿出了个小物件,看上去有六七厘米,真不起眼儿,“6.5厘米,这叫塔簧。”周师傅给记者讲解。
别看不起眼儿,发明起来真不是容易事。他花了半个月的工夫,做出了一代“塔簧”。那个弹簧比原装弹簧壮,劲儿大、力足,但筒状结构,不太稳当。
一代“塔簧”实验结束后,周师傅紧接着就开始制作二代“塔簧”。考虑到稳定性,他把筒状弹簧做成了宝塔型,下宽上窄,“装在截门,水力足、回力快、还稳当耐用。”
这小东西能管用?周师傅拉着记者走,“光看这小玩意,你肯定看不明白。咱们实地瞧瞧去。”
不一会儿,周师傅带记者来到了东四七条92号旁的公厕。王玉江师傅和他“80后”的徒弟周超,正一个在男厕、一个在女厕忙着换“塔簧”。
记者跟着他们进去,周超从左到右依次将脚踏截门外的装饰盖卸下来,再用自制套筒将截门芯取出来,勾出原装弹簧,换上自制“塔簧”,再恢复原状,10分钟就装好了一个。
记者踩上去一试,果然,比原来的劲儿大一些,水冲得也旺,一抬脚,水就停了,果然有用!
这东西能省多少水?
周师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曾经拿钱粮胡同甲38号卫生间做过实验,安装“塔簧”后的第一个月,比前一个月省水25吨。“如今公厕用水,每吨水4元,一个月节省水费100元,一年一个公厕就是1200元。”他说,“钱倒在其次,这水可宝贵啊,咱北京可缺水。”
周师傅发明的这个“小法宝”,得到了环卫中心的肯定。记者了解到,从今年3月中旬开始,东城区将在辖区内的620座公厕内安装这个只有6.5厘米高的新“塔簧”。
半个多月来,王玉江师傅带着徒弟走街串巷换“塔簧”,已经换好70来处,预计剩余的550座公厕不出3个月就能完活儿,“我们费点事儿不要紧,能省水就行。”
经计算,如果东城620座公厕都换上了它,仅一个月就可节省15500吨水。
“其实,做个小‘塔簧’不难,只要肯钻!”周师傅和同事们马不停蹄赶往下一个公厕,“咱都得干一行,爱一行。”
(本文来源:北京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