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玲玲 他已72岁高龄,却坦言自己正值事业的上升期,他给自己定下每年至少申请到一项专利的目标,今年他已有3项专利申请成功;目前,他拥有23项专利,其中大部分是关于种牙的,他说,要将种牙作为自己余生奋斗的事业……
他叫王玉元,虽然现在已经退休,但他仍然在美杰口腔诊所继续他的研究发明工作。他最大的愿望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更多的人种得起牙。
“现在更该努力工作!”
王医生1939年生于桂林,中等个头,身材较为清瘦,乍一看,与其他老人无异,让人很难与他身后的多项专利联系起来。但一开口,他便指着自己的牙齿对笔者说:“这些老家伙可都是原装的!”说完就哈哈笑起来。他话语连贯,条理性强,说话时喜欢用手比划。采访中,他语出惊人――“人的一生中啊,从65岁到75岁,正是人生最有智慧的时候,更该努力工作!”这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
他解释道,人在50至60岁之间的10年,在智力方面,是一个提高期,从65岁往后的10年里,人的阅历知识就可以达到一生的峰值,正好是慢慢沉淀后提取成果的时候,也正是总结创新的最佳时期。所以,他很反对退休后“安享晚年”的观念,认为那是“浪费时光”,老年人“应该把时间用在更有益的地方!”
王玉元口中的“更有益的地方”就是做发明,他说要用自己的余生,总结自己的知识经验技能,并升华之,欲为改善人类口腔健康,做更多深入有益的探索。
虽然已经退休了,但他依然每天坚持工作,风雨无阻。在诊所里,他有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个人空间,整个屋子,最引人注意的就是那张边角有点发黄的办公桌,这张桌子被“两极分化”了,一半摆放着他的书和资料,而那泛黄的另一半则堆着一些工具和零件,他说平时就经常在这个桌子上捣弄修理机器部件,还有做实验研究搞发明。
说话间,他拿出一份专利清单,上面记载着他从1988年至今的23项专利名称及申请专利号。笔者发现,这些专利有逾一半产生于近3年。他给自己定下了每年至少发明一项专利的目标,说生命不息,发明不止。
“越是难的事就越想做”
虽然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官网上有他20多项的专利登记,但是,王玉元对自己的评价却很低,他说自己不是一个聪明人,而兴趣爱好也不广泛,对于书法文艺等都一窍不通,他的一生只有一个爱好,就是发明。
发明难,但是对于王玉元,越难越要往前冲。
1959年,他考入桂林医学院,当时的大学专业没分得那么细,所以,他各科知识都学了一点。大学毕业时,他被分配到柳州一农场医院工作。在那里,他是一个“全科医生”,什么科都待过。后来,因为个人喜好,加上专业分工越来越明显,他一头扎入了口腔科,而发明也从这里开始。
王玉元身上有一股韧劲,遇到困难时,他更显出了越挫越勇的本色。
他的第一个专利是1988年申请的简易可见光固化补牙器,然而,这项发明早在1984年就开始了。
当时,这种用于固化牙齿模型的机器,可以使做出来的牙齿模型更加美观。但是,由于此项技术在国内还比较新且复杂,所以外国货占领着国内主要的市场,由于造价很高,许多医院都没法引进。
一次开会,王玉元从一名日本专家口中听说了这项技术,他便开始琢磨,“能不能发明一种较为简易且造价低的可见光固化补牙器呢?”
说干就干,但困难接踵而至。由于国内机器太少,他没法就近找到借鉴对象,只能自己摸石头过河。等到好不容易弄清了技术原理,搞定软件方面的问题,准备实施之时,硬件方面又遇到了瓶颈。原来,当时广西的工业不发达,在区内没有一家工厂能为他提供机器所需合适的滤光片。没办法,王玉元只能四处向周边省份打听货源,购买材料,颇费周折。
终于,在1984年,机器的软硬件都准备就绪了。为了节省成本,他还创造性地将吹风筒改造成了这种可见光固化补牙器的“家”,这才使得机器有了见人的外壳,也具备了批量生产的条件,一经推出,就接到附近医院的订单。
用他的话说,困难是创新的最佳契机,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也最容易发现突破口,实现技术的飞跃。
“让发明造福百姓”
在王医生写的一份发明申请材料上,笔者看到了这样的字眼:“有这样的种牙专利,共11项,献给全国口腔医科大学,让他们自己创新个性化种植体,只有这样,大家来创新,中国的种牙事业才会走出依赖外国货的困境”、“种植体造价不高,广大群众能支付得起种牙费”、“只要医科类高校的大部分学生都学会种牙技术,何愁种牙不能普及呢”……
他说,他对种牙情有独钟,因为这是一项造福缺牙者的最佳方法。然而,在我国,由于种牙费动辄几千上万,价格让人望而生畏,致使这样的福祉没法得到普及。他说,有90%的缺牙老人因无力支付种牙费,只能望“牙”兴叹,而他就想让这些老人都能种上便宜的牙。
他认为,种牙技术普及力不足的原因很复杂,其中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技术壁垒。
一方面,虽然国内不乏种植体生产商,但是市场对国产货的认知和认可度不高;相比之下,种牙界较认可的外国货价格较高,从而主导消费者形成了种牙贵的认识。而这样的局面持续多年,形成了恶性循环:由于种植体价格高,医学院的学生大多无法接触到此项技术,因此不会种牙。他们进入社会后,会种牙的医生为维持自己行业的地位,不轻易教授种牙相关技术,也难得有学习的机会。至此,种牙无论从材料上还是从技术上,都处于垄断地位,造成今日的垄断高价也就不难理解了。
王医生说,医者需怀仁心,应该致力于将福祉播撒到每个角落。
他认为,这两个壁垒其实都是由于材料的垄断造成的,所以,要解决上述问题,就得改进技术。先得提高种植体产量,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材料成本降下来,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医学院的大学生有机会接触到这项技术,技术就不会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也不再是稀缺资源,这样,两个障碍就自动瓦解了。
现在,王玉元的专利技术大幅提高了种植体的生产率,但是,种植体生产机器动辄几十上百万的价格,超过出了他的能力。他表示,他会一直继续研究发明,并推广种牙,现已成功种牙1000多颗。自己不会停下研究的步伐,同时期待着实现平民化种牙的那一天早日到来。来源广西日报数字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