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第五届中国专利周重庆专利交易展示会在江北观音桥开幕,在展示会上,作为仅有的女性发明人,谢秀辉发明的多功能保鲜膜切割盒受到了许多市民的欢迎,而她为了实现自己的专利发明梦,还卖掉了房子。 从创意到实物耗去两年
在展台前,谢秀辉热情地展示着她的发明。和一般的纸质保鲜膜切割器不同,她发明的盒子不用打开盒盖,从中间一个缺口就能很方便地拉出保鲜膜。在盒口有一块隐形的刀片,只需轻轻地滑动上面的按钮,就能轻松割断保鲜膜。
看着谢秀辉的演示,许多市民都称赞了起来,当知道是这样一个斯文的女士发明的,更表现出佩服之情。
谢秀辉说,她发明这个保鲜膜切割盒,源于四年前使用保鲜膜被盒口的刀片划伤的经历。当时怀孕在家的她就自己动手设计了这种安全又方便的切割盒来。从创意到实物,谢秀辉花了两年多时间,并为这项产品申请了专利。
卖房子实现成果转化
“现在我已经创办了自己的微企,专门用来生产和销售自己的发明。”谢秀辉说,产品面世后,消费者反响不错。不过因为自己公司规模有限,目前主要在网上进行销售,很难进入超市。
为此,她已经卖掉了自己的一套房子。说起这些,谢秀辉的眼眶有些泛红。她说自己一直以来像呵护孩子一样呵护自己的专利,希望它能够得到更多人的认同。虽然这项发明不大,但是要把它从想法转化为实际产品却需要很多努力,现在她的产品一个月可销售出3000个,初步实现了盈利。她希望能够拓宽销售渠道,让更多的市民能够用上。
个体搞发明要结合市场
“目前,搞发明创造的市民在逐年增加,每年约有60%—70%的增长量。”市专利局两车中心主任洪昶介绍。不过这些专利的产品转化率并不高,除了发明者本身项目的原因外,还有发明是否适合工业生产、有无市场前景等原因。特别是因为许多个人发明者缺乏对市场的了解,也缺少资金支持,很难进行产业转化。
因此,洪昶建议市民在个人搞发明时,要多了解市场。同时,在申请专利时也要注意对自己的保护。洪昶表示,市民个人的发明,大多来源于实际生活中的感悟,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但是一些专利在申请时因为缺少专业知识,保护不够全面,出来后就会被许多企业仿冒。因此,爱好发明的市民申请专利时,一定要请专业的公司协助,避免成果被仿冒。
重庆晨报记者 雍黎
谢秀辉演示保鲜膜切割器的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