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火、抢险、救援,有危险的地方,就有他的身影。钻研、思考、学习,在科技创新中,有他的实用发明。
他是浚县消防大队合同制中队的中队长助理韩全利。入伍14年来,他参加各类灭火救援1200余次,成功救出遇险群众50余人。他发明的深井救援打捞器获得了国家专利。
新发明先后帮助25名受困群众脱险
2006年年初的一次救援,促使韩全利萌生了发明深井救援打捞器的念头。那年1月,浚县善堂镇一对准备办喜事的年轻人发生了口角,小伙子一气之下跳进了一口直径约40厘米的机井。经过紧张救援,最终没能挽留小伙子的生命,小伙子的家人悲痛欲绝。
如何快速救人,又不让下井战友受到伤害?这样的想法在韩全利脑中反复出现。一天早上,正在用大剪刀修剪花草的他,突然有所感悟,能不能设计一个像剪刀一样的“飞爪”,既能合拢又能有力夹住东西?
有了这样的构思,韩全利便马不停蹄地开始实验。他自掏腰包买来钢板,跑到附近的一个电焊门市,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师傅听。但他比画了半天,电焊师傅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于是,他用三合板做了一个模型给师傅看,老师傅这才比葫芦画瓢做出了一个样品。
为保证新发明的有效性和实用性,韩全利和战友们来到建筑工地上当义工,通过帮建筑队往楼上吊水泥袋来检验深井救援打捞器的效果。经过抓提物品实验发现,这个抓钩虽然容易操控,但中途易脱落,尤其是放入井下时很容易钩挂住被困人员的头部,给被困人员带来二次伤害。在经过无数次的改进、试验后,增添了防滑爪和弧形爪的深井救援打捞器获得了成功。
据统计,自2007年4月这种新发明投入使用以来,先后帮助25名受困群众安全脱险。特别是在2009年9月的一次救援中,仅用18分钟就将一落井妇女成功救出,这次救援先后被国家、省、市各大报纸和各大门户网站进行了报道。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和《科技博览》节目先后对韩全利的事迹和他的深井救援打捞器进行了报道。
细心工作 以情带兵
每到一个新的工作环境,韩全利为了熟悉辖区的水源和道路,走遍了辖区,对辖区的街道分布烂熟于心,只要你说出地名,他立即能找到,被大家誉为“活地图”。
这种细心,也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去年6月,韩全利发现中队合同制队员小李经常找借口不参加训练,韩全利主动与小李谈心。韩全利了解到他家庭和工作上的原因后,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在小李负责的卫生区没有打扫或打扫不干净时,主动替他打扫干净。直到有一天,小李在县医院无意中遇到正在看病的韩全利,才知道一直帮他打扫卫生的韩全利累得腰椎病又犯了。小李轮休归队后,主动向韩全利保证,今后“在队一分钟,干好六十秒”。多年来,针对合同制队员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他在队员中建立互帮互助小组,帮助队员解决实际困难200多件。
因为工作出色,韩全利先后荣记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4次被评为优秀士兵,6次受到嘉奖,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党员,2005年被评为“鹤壁市青年岗位能手”,2006年被评为“执勤岗位练兵能手”,2010年2月被评为“鹤壁市十大文明市民”。 (鹤壁日报记者 靖桂宇 实习生 李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