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卫明,成县索池乡索池村一名普通农民,却拥有一项国家发明专利,在当地,他被称为“科学家”。4月28日,在成县农科院的旧家属区,绕过一排排低矮的平房,记者找到了仝卫明的家。
这是一间不足15平方米的小屋,兼做卧室、客厅,厨房和试验室。屋子的墙壁已被熏得乌黑,旧式的转角沙发、简易的塑料衣柜、破旧的圆桌,已经发黄的五斗橱和两张床,便是仝卫明的全部家当。你很难相信,就是在这间小得不能再小,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小屋里,仝卫明完成了他的国家发明专利《磁场传动仪》。
提起发明创造,仝卫明来兴趣了。他说,他从小对数学和物理感兴趣,喜欢爱迪生、牛顿等科学家的故事。1990年,应征入伍后,便自学完成了大学语文和物理等课程。1996年,退伍回到家乡后,他经过两年的刻苦钻研,发明制作了《地月系运行仪》和《旋转式铧犁》。仝卫明告诉记者,由于那时不知道申请专利这回事,只是给县上有关部门写了封信,希望他的发明能够引起重视,能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
科学探索与研究的艰辛,对一个农民来说可想而知。“我在黄渚镇矿山干过,陪媳妇卖过烧烤,现在以卖毛笔字为生,除了一小部分收入用于养家糊口,剩下的钱全部用来买科普书籍、实验器材、搞实验。日子过得确实很清苦。”仝卫明说。
仝卫明搞发明曾一度招来亲戚、朋友和邻居的嘲笑和质疑,他们认为仝卫明不切实际,异想天开。仝卫明的前妻对他搞发明始终不能理解,更不支持,认为仝卫明搞发明是“不务正业”,最终领着孩子离他而去。
2000年,仝卫明和成县苏元乡的一位农村女孩安选英相恋并结婚。婚后,妻子以摆地摊、卖烧烤维持生计,给他的事业提供了莫大的支持和帮助。今年年初,安选英找到了一份保姆的工作,每个月收入千元左右。仝卫明卖字也有点微薄的收入。“因为生活太苦,我也曾抱怨过,但是支持他搞发明的决心始终没有改变。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丈夫能够多些发明创造,生活再苦再难我都不怕,我会一直支持他!”安选英坐在床头,一边看着丈夫演示发明成果,一边平静地说着。如今已是不惑之年的仝卫明说:“我一直想等条件宽裕点的时候,再要个孩子,但是这些年条件一直不太好,所以也一直没有要孩子……不过,有妻子的支持,我就知足了。”
在仝卫明的家里,床下、柜子里、纸箱中……到处都摆放着他的实验器材。不论仝卫明需要哪一样,妻子安选英都会像变戏法一样,从各个角落里准确无误地找出丈夫需要的实验仪器。安选英说,这些年来,她已经记不清自己究竟为丈夫取过多少次器材,如今这些器材就像是自己的孩子,每一次她都会小心翼翼地拿出来,实验结束后,再小心翼翼地放回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仝卫明通过对指南针和条形磁铁改进后的装置,利用手作用转动的永磁体和电动机作用转动的永磁体,与一个或多个独立安装在支架上的永磁体进行非接触性实验,总结出了永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研究制作出了《磁场传动仪》,并于当年获得了国家专利。2010年,他又连续申报成功了两项国际发明专利《一种永磁体相互作用转动装置及方法》和《一种永磁体相互作用运动装置及方法》,其中,《一种永磁体相互作用转动装置及方法》专利已经公开,目前,这两项国际发明专利已经进入了实质审查阶段。
看着一件件自己完成的实验装置,抚摸着国家专利证书,仝卫明笑了:“我已经圆了自己的科学梦,但这只是一个开始,我将继续在发明创造的梦想之路上走下去……”
作者:文洁 伏润之
(本文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