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的段宗楠展示他的“治堵”发明 随着城市车辆的增加,交通拥堵问题也越发凸显。如何为城市治堵?成为大家都很关心的话题。最近,商丘一大四学生段宗楠,花费两个月时间构思、设计出一种新型立交桥,有望解决交通堵塞问题。目前这套方案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
□东方今报记者 陈涛实习生 杨智 杨小刚/文图
【初衷】
不想让红绿灯成堵车因素
22岁的段宗楠现就读于江西现代技师学院机械学院数控专业,即将大学毕业。因看到各大城市饱受交通拥堵之苦,遂在假期实习阶段花两个月时间,设计出了一种“十字路口网络路桥”。段宗楠说,他认为目前城市交通不畅的主要原因是红绿灯的等待。“咱们河南近几年买车的人多了,在这样的人口大省,机动车又那么多,道路交通拥堵是必然的。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思考,再加上自己平时的经历,觉得现如今交通拥堵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在于红绿灯的等待,像大城市有时候一个红灯就得一分多钟,道路上的车流量本来就大,有时候一个方向的车辆,90秒的时间不可能全部通过,没通过的车只能继续等,于是形成了这种堵车。”段宗楠绘声绘色地说。
鉴于这种想法,今年假期段宗楠回到商丘,实地考察了家乡的地段地貌,查资料、画图纸,经过两个月的构思设计,自己设想的“新型十字路口网络路桥”的效果图就这么完成了,目前已经收稿。
【设计】
汽车行人能各行其道
5月11日,记者在段宗楠家中看到了他设计的效果图,只见此图呈四叶状,上下两层。是由相同的四条上行道、机动车路桥、右转道人行路桥、人行车道左转道、人行路桥、下行道组成。中间直行路交会呈四方形,车辆若直行在桥上可以直接通过;若左转先上桥,再通过左转的下坡车道下来;若右转则从桥下右转车道通过。行人和车辆过十字路口时,在公路和路桥形成的上、下路层网络中各行其道,形成人、车分离,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无障碍通行。在效果图中,十字路口红绿灯“消失”了,这样既解决司机长时间等待的问题,又能让出一部分地面道路用地,使得立交和地面的交通压力平衡化。“咱这套设计方案主要是在每个上行道上架了两座桥,这座叫机动车引桥,它主要是负责左拐和直行,从这里经过,然后在另外一个方向的桥下去,这个桥设计的最高点也就是五米,过来以后再经过这个非机动车人行引桥。”段宗楠对照效果图分析了其设计原理。
此立交桥的优点就在于实现了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的分流,不混杂、各行其道,不需要红绿灯、斑马线,自行按其规定的路线行驶,快捷、安全,保证了行驶途中不堵车,既提高了速度,又保证了安全。
商丘市交通设计院的王先生在看了段宗楠的方案后,认为大学生设计方案精神可嘉,且该设计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还必须考虑传统立交桥设计的最大问题:车流交织和人车混杂,车流交织的地方,道路通行能力打折。另外,机动车和自行车走平行车道,转弯时人车混杂,会出现车流交织现象,造成混乱。该设计能不能真正解决拥堵问题,还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深入研究。
【愿望】
希望大家关注“治堵”发明
“这套设计的理念主要是在十字路口提高它的通行效率,适合大型的十字路口,我觉得他的推广面应该很大,希望这套方案能得到专家或者有关部门的评议或认可,提出宝贵意见。”段宗楠说,他希望这个方案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能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建议。如果专利申请成功,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尽快联系到规划设计主管部门,把自己的设计方案投入实践应用,为缓解交通压力做出一点贡献。
【经历】
曾获多项国家级专利奖
段宗楠打小就喜欢发明创造,至今已有5项发明作品,其中4项获国家专利。“便携式多用组合拐凳”、“可拆装多用途自行车架”、“坐便器盖掀拉装置”等,这些非常实用的发明,都出自他的手。小时候他还曾参加过河南省青少年创新发明成果大赛,并获优胜奖。记者在段宗楠家中看到一沓沓的获奖证书和专利证书,也看到了他的小发明。段宗楠的小发明,基本都来源于生活,但又改善、方便了生活。“作为80后大学生应该时刻去关注社会的热点,了解社会真正需要什么,找出问题在哪儿,然后提出自己的想法,即使不够成熟,至少也能为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段宗楠如是说。 东方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