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蔡志军)本报曾于11月14日、15日连续两天关注深圳发明“中国立体快巴”入选《时代》周刊年度50大最佳发明,以及“立体快巴”是否可行的事件。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曾在今年9月8日,召集市规划国土委、市公安交警局、综合交通设计院、三家公交集团以及公交客运中负责安全运营的同志,对“立体快巴”项目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立体快巴”研发单位深圳市华世未来泊车设备有限公司应邀参加了研讨会。根据探讨的结果,目前“立体大巴”项目在我市应用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市交委近日正式对“立体快巴”事件作出回应。回应称,“立体快巴”为解决我市交通拥堵问题提供了一个新思路,但是目前尚不具备可行性,需要进行充分实验和论证。而“立体快巴”发明人宋有洲也对市交委的回应作出答复。 担忧
有行车安全隐患
在实际运营运行中,“立体快巴”如同道路移动隧道,对于司机的传统行驶习惯将造成较大影响:小汽车进入底层空间行驶时,司机可能会产生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
“立体快巴”车身高大,容易阻挡小汽车司机视线,使其无法看清楚前方的道路标识标线。因此在其后面行驶的小汽车需提前切线换道或减速等候,可能会增大追尾、擦碰等事故的发生几率。此外,若“立体快巴”与底层通行车辆同时发生事故不能移动时,针对“立体快巴”底层通行车辆的救援工作难度较大。
发明人回应:驾驶员通过隧道时都知道注意,即使偶尔有事故发生,那只是极端现象问题。至于司机可能会产生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答案是不可能的。因为“立体快巴”行驶的速度低于小轿车,小轿车穿过“立体快巴”的时间很短,只有几秒钟时间。
对这些行车安全问题,“立体快巴”在发明设计之初己考虑到并有解决方案,如为改善视觉效果,顶盖采用喷涂蓝天白云的色彩,并设有顶灯;为减少移动感觉,快巴两面设计成镂空,以便司机用余光看到参照物;为减少行车之间碰撞,特别设计了横跨二条行车道。一般来说,司机开车在路上行驶时常都会用余光观察周围的情况,不用到快巴底下去看路牌。如有小轿车在快巴下面发生事故,快巴会继续前行(因为有内部半封闭系统),事故车该怎么救援处理与普通方式一样。
可能造成交通拥堵
对于“立体快巴”在十字路口左转弯问题,华世公司设计了两套交通信号灯指挥系统,以优先“立体快巴”左转通行。然而,根据我市实际交通运行状况分析,该系统牺牲了横向直行车辆的通行速度,也占用了常规公交的道路资源。同时,若其他车辆不按指定道路行驶,占用“立体快巴”行车轨道时,容易造成交通拥堵现象。
发明人回应:至于转弯问题:快速公交BRT怎么转“立体快巴”就怎么转,很筒单。如果想要用更好的办法,在十字路口架一座针对“立体快巴”的立交桥,成本不高,与其它车辆相互不会影响,不会造成任何拥堵。
改造成本可能较大
“立体快巴”的设计理念决定了它只适合在道路中间的上层空间设置停靠站。按照华世公司设想,“立体快巴”停靠站为空间巨大的天桥(岛)式设计。该设计方案是否能与我市城市景观规划相符合,仍值得商榷。
若投入建设“立体大巴”行车轨道及停靠站,将涉及立交桥与人行天桥的改造、拐弯匝道的配套改造、立交改造(目前的城市立交的坡度、匝道转弯半径及宽度等均满足不了“立体快巴”的运营技术标准)、轨道铺设、现状路面承载强度是否配套等一系列现实问题,而这部分内容并未计入该项目的总体成本评估。
发明人回应:“立体快巴”的高度与城市现有天桥的高度是一样的,“立体快巴”站台为什么就影响景观呢?“立体快巴”每公里综合成本约在5000万左右,是通过合理估算的,但也会因特殊地段增加成本,不过与地铁的建设成本相比,其优势不言而喻。
解决不了整体交通问题
“立体快巴”的最大优点在于直线行驶时,对于上下层空间的充分利用。但是,单线的快速通道解决不了整个网络的交通问题,必须将“立体快巴”与常规公交、地铁等交通方式实现有效衔接,才能充分发挥公共交通的网络效益。
发明人回应:在后期的建设规划中,可强化“立体快巴”与常规公交一体化,即一体化规划、一体化经营和一体化的管理,以最小的成本实现“立体快巴”与常规公交的“无缝对接”。其中线网规划应该以“立体快巴”为主干,发挥其高载客量的系统特征,主要承担运送中远距离客流,以常规公交为支线,发挥其机动灵活的系统特点,主要承担运送中、短途旅客运输。
结论
目前不具备可行性
市交委认为,“立体快巴”项目为解决我市交通拥堵问题提供了一个新思路。但结合各有关部门意见,鉴于“立体快巴”项目目前仍处在理念推广阶段,且尚未通过国家相关资质评审,项目还需更深入、更全面的论证。而公共交通关系到百姓民生与安全,在该项目各方面特别是安全条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有待国家有关机构对“立体快巴”进行充分、严谨的实验来检验后,再结合我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对该项目进行系统论证。
发明人回应:“立体快巴”是现有道路路面空间的再利用,也是等于开辟了一个公共交通全新的运行空间。新发明的产品,问题会有的,但不能怕问题出现就不去创新发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使用现代化的一些技术手段,所有的问题都会解决,无非是时间问题。能不能少一点质疑,多做一点实事?当我们还在质疑的时候,国外已有很多厂家、同行都找上门来要求合作了。
市民评论
给创新发明多一点时间
邓辉林:虽难以断定“立体快巴”铁定能够马上投产,但给创新发明多一点时间,看清其到底具备多大的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潜力,才是“以科学态度对待科学”的正道。对于一时不能转化为现实产品的发明,如果缺乏足够的耐心去扶持、培育、引导,那就有可能会掐灭创新之火。
有创意总比“山寨”好
申思行:虽然从技术上说,这个创意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构想、需要解决的难题。但和汽车、飞机、火车诞生时一样,质疑不可怕,有创意总比“山寨”好。哪怕还只是一个概念,能首先想到并付诸实施,这种品质才是当初支撑深圳发展的精神内核。来源: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