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4年5月4日 星期六 您位于: 首页 → 新闻博览  
 新闻博览
   杭州有效发明专利拥...  05/01
   全国大学生创新发明...  04/30
   深圳每平方公里发明...  04/26
   中国70项发明斩获日...  04/22
   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  04/18
   第十八届中国发明家...  04/16
   去年安徽省高价值发...  04/11
   可视化收发一体的快...  04/06
   山西交科一项发明专...  04/02
   厉害了!宁波发明专...  03/27
   第27届全国发明展览...  03/21
   贵州省有效发明专利...  03/19
   开鲁县农民发明新型...  03/15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正...  03/11
   北京:去年每万人口...  03/08
   “工人发明家”的创...  03/02
   中国国内高校和科研...  02/29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02/26
   上海每万人口高价值...  02/22
   2023年安徽省发明专...  02/20
   首页 [1] [2] [3] [4] [5] 尾页 
   页次:1/367 732920篇/页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沪18岁“女发明家”拥有19项专利 赠世博不牟利2009/04/17
    新闻回放

2009年4月,高三毕业生们都在为高考做最后的冲刺,格致中学高三(六)班的女生邓蓓佳却在她的房间里“笃悠悠”地画着图纸。旁边,是一纸来自美国某大学的提前录取通知书。

18岁的年纪、19项发明专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公报”中第一个被登录在册的高中生,上海“专利池”最小的“发明家”……日前,“上海飞利浦杯青少年专利申请奖”正式揭晓。邓蓓佳的“风筒式风力发电装置”获得了一等奖。她决定将这一专利无偿转让给世博局。而这,已经是她第二次将专利无偿转让给世博会了。

发明之路“如果知识仅用于考试,太浪费了”

见到邓蓓佳,是在她的家里。白白净净看上去很斯文的女孩子,同时有一双明亮而灵活的眼睛。房间里随处可见的玩偶,在昭示着这是一个18岁女孩的房间。但是桌子上那一摞摞厚厚的证书,却无时不在提醒着你,这是一个“小发明家”。拿出其中一张关于“外壁无油垢油壶”的专利证明,邓蓓佳告诉记者,她的发明之路,就从高一时一个不经意的小发明开始。利用物理课本上说到的大气压强的原理,她在油壶柄上设计一个计筒装置,从而有效抑制油壶上残余油滴的渗漏。就是这样一个小发明,在老师的帮助下成功申请了专利。第一次的成功,使得邓蓓佳搞小发明的兴趣和信心大增。

就这样,邓蓓佳走上了一条发明之路。因为她始终相信,“如果所学到的知识仅仅用于考试,那就太浪费了”,必须学以致用。所以很多在课本上学到的东西,都会被她利用到自己的发明中。而创新发明,也已经成为她日常的生活习惯。天天使用的调羹,被她发明出了“防滑调羹”;一把雨伞,被她做出了“发光伞顶”、“可折叠伞套”等好几个小发明……

在所有的发明中,“太阳能发光二极管指路牌”是她最喜欢的发明之一。“太阳能发光二极管指路牌”的创意,源于一次走夜路时没能看清路边的指路牌。回到家里,邓蓓佳苦思冥想,她先想到将几十个发光二极管嵌入路牌的字内,使指路牌在黑夜中依然能让行人一目了然。但是为了让设计方案符合节能减排的环保理念,她又设想在指路牌顶部安装太阳能电池,白天蓄电,夜晚放电。

有了这样一个绝佳的创意,邓蓓佳开始动手试验。于是,她每天白天在学校里上课,晚上就回到家里画图纸,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这一项发明终于成功了!当她的这一专利被刊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公报》上时,她收到了几十封来自全国各地的来信,很多企业都表示要购买她的专利。

义利之择“希望我的发明能为世博游客指路”

“我不想把我的专利卖给那些小公司来牟利,我的发明要为社会做贡献!”虽然年纪小,邓蓓佳的志气却一点都不小,“我宁可无偿捐赠给世博会,也不会卖掉它!”看似小小的女孩,其实心里早已经打好了小算盘———“世博会要向全世界展示人类的文明,是一个世界性的舞台。如果我的发明能够在世博会上用到,那么我就可以回馈国家了。万一被大公司发现,还可以将我的发明推广到更远更广的地方去。”邓蓓佳向记者解释道。

于是,邓蓓佳开始在网上搜索世博局的相关信息,并且给世博局的相关负责人写去了一封自我推荐信。“希望我的发明能为游客及外国友人的寻路提供方便,为此,我愿意无偿转让我的发明。”仅仅是几天后,她就收到了来自世博局的回信,称“你无偿转让发明,大家非常感动,世博会也需要你们中学生的参与……”上海世博局还在信中表示,邓蓓佳的发明受到了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上海产业基地的专家肯定,认为其设计很有创意,世博局将会认真研究该项目在世博园区里的应用。

手捧回信,邓蓓佳表示一切都在她的意料之中。“这封信我写了一个多星期,每天要等写完作业忙完功课,10点后才能开始写,一直写到晚上12点。这封信里不仅有内容陈述,还有设计图纸,因为我既要用文字感动他们,还要讲出我这项发明的技术含量,而这些,我相信我都做到了。”

世博局的热情回复无疑给了邓蓓佳不小的鼓励。最近,她又决定将自己刚刚拿到一等奖的新发明“风筒式风力发电装置”无偿转让给世博局。“这项发明我已经试验过了,如果上海的普通家庭每户装一个空调外挂机般大小的风筒发电机,全家的用电需求就能‘自给自足’啦!”邓蓓佳深信,自己的每一项发明都应该为社会的环保作出贡献。

成功之道“把发明当作了自己一生要做的事”

18岁的年纪,19项专利。成功来自哪里?创意又来自哪里?对于这样的问题,邓蓓佳愿意相信她确实拥有这方面的天赋。但是,一直在旁边看着女儿的父亲却悄悄道出了一句话,“她脑瓜子好使,但主要是爱钻研。”这一点,从格致中学到上海书城之间那条已经被她走过成千上万遍的小路知道,那些被她反反复复划烂了的无数张图纸知道:所谓天才,其实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格致中学与上海书城仅仅一路之隔。那座拥有无数书籍的书城,就成了邓蓓佳课余时间最好的消磨地。每天下午,她总是先在学校里写完作业,然后到书城里去看一些有关机械设计、环境保护类的书籍,“也许别人会觉得这方面的书籍很枯燥,但是我觉得每次看这样的书都会感到很有趣。因为,我是把发明当作了自己一生要做的事情去做的,”

从上海书城回到家,邓蓓佳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因为作为一名高三生,她还面临着另一场考验———学业和高考。课堂上要专心听讲,放学后要准备申请美国的大学,还要搞发明……很长一段时间,邓蓓佳都要忙到深夜。因为在每项发明专利申请的背后,都蕴藏着她无数次的演算、论证。通宵达旦地查阅资料及思考,也是家常便饭。这一切,父母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然而,邓蓓佳却对记者说,“心很累的时候,我就会让自己读一些《论语》《孟子》之类的书。”因为有些辛苦,没有办法向父母讲明,也无法跟同龄的朋友沟通。“我这个人有很多朋友。但是,在发明创造这方面,我一直想要找一个能和我一起谈谈这个话题的同龄朋友。但是,我一直都没有找到。”

邓蓓佳告诉记者,所有的坚持和努力,“也许是因为小的时候父亲常常给我说爱因斯坦、爱迪生的故事;也许是因为我们家一直订了很多的报纸,爸爸一直引导我要关心社会;也许是儿时的我曾随父母辗转世界各地,看到国外社区里有那么多为他人奉献爱心的义工……那些在我很小的时候在我心里种下的种子,现在开始发芽了。”
对话

创造发明是条“光荣的荆棘路”

记者:在你看来,发明创造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邓蓓佳:我认为创造发明首先需要灵感的迸发,接下来就是用科学知识严谨并深入细致地构建起一个具体可实施的项目。我觉得创新的过程就是让最初这个还在理想世界中闪烁着光芒的灵感,逐渐点亮现实的世界。

记者:在发明创造的过程中,曾经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邓蓓佳:如果要说困难的话,应该是在发明第一个项目的时候,因为万事开头难。当时我不仅要花很大一部分时间自学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比如工程学和环境科学,我还必须保证我在学校里的课业表现。我感觉我在挑战自身精力和时间的极限。到现在,我已经渐渐能够把自己的24小时变成48小时,但是当时那一段经历,我却至今难忘。

记者:每次遇到困难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想法使你坚持走下去的?

邓蓓佳: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安徒生写过的一篇文章:“光荣的荆棘路”。那是我很小的时候读过的,但印象却很深刻。因为,我觉得我所走上的创新之路,就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路,但是,我坚信它又是无上光荣的。我很羡慕安徒生所说的那个能将福音普及给大众的人,在我内心深处,我希望自己能成为那样的人,这或许是我一次次努力发明的动力吧。

爸爸眼中的她

天才少女每晚抱着玩具入睡

这个在不少人眼中是天才的少女,在父亲的眼里,却是一个“很乖、很爱钻研”的女孩子。

邓蓓佳的父亲认为,自己的女儿“总是很乖,她很少像别的孩子一样放学后要到处去玩,她总是喜欢自己安静地在那里画画图、看看书。她还会在外面做志愿者,向小区的居民传播世博知识”。

但除了以上“特点”,在其他方面,邓蓓佳与一个普通的18岁女孩没什么两样,她的父亲这样描述道:“她喜欢看韩剧和美剧,看动画片的时候还会旁若无人地哈哈大笑;她喜欢毛绒玩具,每天晚上都要抱着它们睡觉;她喜欢那个叫什么‘东方神起’的流行歌曲;她参加学校组织的斯诺克比赛;是学校的音乐剧成员;她小学的时候,拿过插花比赛的奖状……”

拥有这样一个乖巧的女儿,邓蓓佳的父亲深感满意。但是,面对女儿即将开始的异国读书生活,他又满是忧虑,“也不知道她到那边吃得习惯不习惯,还有语言环境,她到底能不能适应……”

作者:首席记者 朱文娟  青年报

登一年送一年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3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