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引进工作暂行办法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4年4月25日 星期四 您位于: 首页 → 知识产权法规信息  → (浏览)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技术引进工作暂行办法
   发布于:2003/12/03
    技术引进工作暂行办法
                    (国家科委  一九八七年六月二十五日)

--------------------------------------------------------------------------------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计划管理 
第三章 技术引进的程序 
第四章 资金使用 
第五章 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 
第六章 项目的执行、验收和总结 
第七章 技术引进减免税 
第八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技术引进是执行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我国科学技术水
平,加强独立研究开发能力,振兴国民经济,实现四化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组织好
我委技术引进工作,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技术引进是指通过国际技术贸易、科技合作等途径,以各
  不同的方式,从国外获得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和提高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所需的先进
技术,其主要范围是:
    (一)从国外公司、企业和科研单位获得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制造技术和经营
管理技术等,包括购买设计、流程、配方、设备制造图纸和工艺,检验方法等技术
资料。
    (二)委托外国咨询公司或科研单位提供咨询及其它的技术服务。
    (三)聘请外国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和委托外国科研单位或公司培训人员。
    (四)随技术引进进口的关键设备,测试仪器和样  。
    (五)由国外提供的各种科技援助项目和科技合作项目。
    进口一般通用机械、仪器一不带技术的生产线装备,不属于本办法所规定的技
术引进范围。
第三条  技术引进的重点是配合国家重点科技攻关,政策间科技合作以及促进地
方经济振兴等具有示范,应用推广指导意义的项目所需的关键技术及所随带的设备
(样  )。
第四条  技术引进项目应由研究院(所)同工厂企业联合进行,技术上可由研究
院(所)作为骨干或核心力量,由工厂组织生产,提供商品,依靠国内科研与生产
的联合,做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标准转化、国产化和开发创新工作。
第五条  技术引进所需的资金,实行国家、部门(地方)和引进单位共同匹配投
资。
第六条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原则上不得引进。
    (一)国内已掌握技术关键,可以生产供应产品,或国内已有研究成果,基本
满足要求的;
    (二)已引进技术,并已消化吸收的;
    (三)国内配套条件不落实,或  国内资源不相适应的;
    (四)产品在国内外近期无市场需求的;
    (五)匹配资金不落实的;
    (六)消化吸收单位不落实的。

第二章 计划管理 

第七条  凡使用国家科委技术引进资金的项目,由国家科委审定,综合平衡,归
口管理。
第八条  安排项目主要应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以及全国科学技术发展
长远规划相结合,由国家科委会同有关部门、地方提出计划,并经国家科委汇总平
衡、择优选点、审查批准后,正式下达。

第三章 技术引进的程序 

第九条  凡申请技术引进的单位必须编报项目建议书,作为立项依据,主要内容
(详见附录一)应包括:项目名称;引进单位及技术负责人;消化吸收单位及技术
负责人,技术引进内容;拟进口国别;国内具备条件;资金估算  匹配意见;专家
初步评审意见等。
    项目建议书由主管部门或省、直辖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城市科委报送国家科
委,一式三份,经国家科委审定后,编制开展工作计划表下达。
第十条  在编制可行性分析报告中,如需出国考察的,应按(85)国科发综(
引)字424号“关于印发《技术引进项目考察的暂行规定》的通知”执行。
第十一条  技术引进项目中,随技术进口的关键仪器、设备,应填写设备分交明
细表,经归口部门审核并加盖设备进口审查专用章。凡国内能供应并满足技术要求
的,都必须立足国内,具体办法请参照国家经委经  〔1982〕653号“关于
进一步改进机械设备进口审查工作的通知”的规定。
    凡属国务院国发(85)90号文和经进〔1986〕302号文控制范围的
项目,需按这两个文件的规定办理。
第十二条  开展工作计划下达后,应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编写可行性分析研
究报告,对项目进行引进技术、经济分析评估、论证,为项目审批提供可靠的依据
。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的内容(详见附录二)应包括:项目名称;引进和消化吸收
单位及其负责人;引进单位的基本情况;国内科研水平、现状及存在的主要技术问
题;对国外厂商分析和选定;引进技术的内容、技术指标、费用估计、技术经济分
析、评估,市场预测及需求分析;消化吸收后达到的目标及推广应用,发展创新初
步安排等(详见附录二)。
    项目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由各主管部门科技局或省、直辖市、计划单列城市
、自治区科委组织专家或委托具有法人资格的技术咨询公司论证后,按附件二要求
填写审核意见书,随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一式五份)报送国家科委审批。
第十三条  技术引进项目的对外商务工作由接受委托的对外经营公司负责办理,
组织引进单位与外国厂商进行谈判、签约。引进单位不得单独与外商谈判商务问题

    对外经营公司要与引进单位及主管部门密切配合,一致对外。
    对外经营公司必须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国家科委批准后,方可对外签订合
同。
第十四条  技术引进合同必须在签字之日起十到十五天内,由对外经营公司将合
同中、外文本报送经贸部技术进出口局审批(详见(85)外经贸技字第437号
关于施行《技术引进合同审批办法》的通知)同时将合同中、外文本报送国家科委
有关专业局及技术引进办公室备案。
    未经批准的合同一律无效,对外经营公司和中国银行不得承办其有关业务。

第四章 资金使用 

第十五条  技术引进项目总用汇额是指从项目下达开展工作计划起到合同有效期
终止时所发生的全部外汇额度,包括人员出国(参与设计、培训、设备监制、检验
);按合同规定聘请专家;技术转让费(入门费,专利权转让费,专有技术费等)
,为研制新产品和合作制造,试验产品所需的零配件及特殊材料费用,运输费和保
险费以及进口关键设备、仪器费用等。
    项目总投资是指国内资金人民币投资额,包括外汇配套人民币和国内配套工程
费用等。
第十六条适合同生效后,国家科委技术引进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按(86)国
科技引字010号文“关于印发《国家科委技术引进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的通知”办理。

第五章 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 

第十七条  引进的技术必须做好消化吸收工作。
    一、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要分别列入国家、部门(地方)和引进单位的消化吸
收计划)。
    二、各有关部门、地方和引进单位对引进的技术必须与国内科研、开发相结合
,加强横向技术、经济联系,要组成科研、制造、使用单位三结合的消化吸收联合
  ,共同负责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工作。
    三、开辟消化吸收资金渠道,参  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的单位及主管部门、地
方要从事业费、科技三项费、技术改造费、风险基金及科技开发基金中给予支持。

第六章 项目的执行、验收和总结 

第十八条  技术引进项目在技术、经济上应达到合同规定的指标,项目主管部门
(地方)要及时组织验收、鉴定,必须时由国家科委组织验收。验收总结报告应及
时报送国家科委。项目投产后,要求引进单位将已获得的技术经济、社会效益情况
写出书面总结,报送国家科委。
第十九条  对引进技术后,按期达到合同标准并有所创新、取得重大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的应分别给予一定奖励。对引进技术后,不能按期达到合同指标的,项目
承担单位及主要负责人应当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第七章 技术引进减免税 

第二十条  技术引进项目中,进口关键仪器、设备所需减免进口关税(进口调节
税),产品税(或增值税)的,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科研单位、大专院校随技术引进所进口的科学仪器,按(81)署税字
857号文规定办理免税;
    (二)凡技术引进项目在技术转让合同中订明是随引进技术同时进口的关键仪
器、设备,其金额不超过引进技术金额的百分之五十,按(84)署税字第34号
文规定给予免税;
    (三)凡属振兴地方经济的引进项目,符合中小企业技术改造规定的其进口关
键电器设备、仪器仪表,可按技术改造税收优惠规定予以减免税;
    (四)凡列入国发〔1985〕90号文件和经进〔1986〕302号文件
以及其他有关文件中控制重复引进的设备(包括今后增补的设备),均需参加“统
一归口,联合对外”,由归口部门审核后分别按前三款办理;
    (五)凡属高技术项目引进国内不能生产的先进技术设备,如不列入技术改造
项目的,可通过国家科委向海关部署、财政部申请临时减免税。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国家科委负责解释。(此件已经财政
部、国家海关部署会鉴)

录一种                        项目建议书内容要求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的主办单位及负责人。
三、参加消化吸收单位及负责人。
    以使用为主的引进单位,必须吸收科研单位和制造单位参加消化吸收;以制造
为主的引进单位必须吸收科研单位和使用单位参加;能单独组织消化吸收的引进单
位,必须承诺向社会提供技术和产品。
四、项目的内容  申请引进的理由。
    说明拟引进的技术名称、内容及国内外技术差距和概要情况;拟进口的关键设
备要说明进口理由、概要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条件,主要设备名称、规格、数量、
价格以及国内外技术差距、市场情况。
五、进口国别  厂商。
    要把拟探询的国别厂商名称写全,包括外文全称。
六、引进单位及消化吸收单位的基本情况。
七、引进后的产品名称、简要规格、生产能力及其销售方向。
八、主要原材料、电力、燃料、交通运输及协作配套等方面的近期和今后要求  
具备的条件。
九、项目资金的估算与来源。
    说明项目总投资额(人民币)和总用汇额(其它外币均折算为美元)。外汇来
源应说明国家科委资助额度和部门、单位自筹额度。项目总投资额应包括外汇的配
套人民币和项目实施中的其他内汇投资,需申明科委资助额和单位、部门自筹额。
十、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的初步估算。
十一、项目进度安排设想。
附件:
    一、邀请外国厂商来华技术交流计划。
    二、出国考察计划。
    三、可行性研究工作计划,包括负责可行性研究的人员安排、聘请外国专家指
导或委托咨询等。
    〔注〕1·报批项目建议书时,附件应同时报来。
          2·申报应由主管部门、省(市)科委正式行文。

录二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要求

一、项目概要说明:
    项目名称,计划编号。
    项目主办单位及负责人。
    参加消化吸收单位及负责人。
    可行性研究的主要技术负责人和经济负责人名单。
    项目建议书审批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范围。
    可行性研究的总概况、结论  建议。
二、引进单位与参加消化吸收单位的基本情况与条件。
三、科研、生产规划。
    引进技术后的产品名称、规格、技术性能与水平、主要应用范围。
    国内外需求情况、市场情况。
    返销出口的措施  市场预测。
    科研计划。
    提供商品单位产品生产能力估测;几  可供选择方案的比较论证,选定理由。
    分年产品产量  国内外销售量规划。
四、物料供应规划。
    包括原材料、半成品、配套件、辅助材料、维修材料、电力、燃料及其它公用
设施等的使用、来源、价格。
    物料选择的几个方案比较  论证,选择的理由。
    分年度的物料供应规划。
五、技术  设备。
    技术路线的选定:几个可供选择方案的比较论证,选定的理由。技术的来源国
别与厂商。对不同国别与厂商的技术的先进性、与国内配套衔接的可能性、技术转
让的地位等的比较论证。
    技术转让经费的估算。
  机关键设备的选定:名称、型号、规格、数量等几个可供选择方案的比较与论证
,选定的理由。
  机关键设备的国内分交方案。
      外国的科技合作方案。
  机关键设备的归口审查意见。
  机关键设备的费用估算。
六、引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后的生产组织、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计划。
七、项目消化吸收计划。
    包括引进技术的掌握、使用、发展、创新、关键设备的测绘、仿制、提高、创
新计划。参加消化吸收单位的协调、安排;消化吸收的人员安排、奖金安排。
八、环境污染的污染的防治。
九、项目实施的综合计划。
    包括询价、谈判、签订合同、工程设计、技术与设备交付、工程施工、调试  
试生产进度以及正式投产年月;建筑安装工程内容和施工量。施工组织安排。
十、资金概算和来源。
    项目总投资额;
    项目总用汇额;使用非美元外汇均按美元折算、注明折算率。
    外汇资金的来源(国拨、利用外资、延期付款、补偿贸易、部门(地方)或引
进单位自筹)。
    项目国内资金概算及来源(科委资助、部门(地方)或引进单位自筹)。
    汇价风险预测。
十一、经济及社会效益的评价与分析。
    生产成本  销售收益的估算。
    分年度现金流量。
    分年损益计算表和资金平衡表。
    根据分年现金流量,计算投资回收年限(包括外汇回收年限)与投资回收率项
目盈亏分析,其它技术经济指标分析。
    社会效益分析。
十二、资金偿还计划(分年度按百分数计算)。
    附件:
    一、聘请外国专家计划。
    二、出国培训计划。
    三、外汇资金的分年、分用途用汇计划。
    四、国内资金的分年、分用途用款计划。
    五、有关主管部对主要原材料、电力、燃料、配套件等供应来源落实情况  供
应可能的意见书。
    六、国家科委对拟引进技术可行性报告的审核意见书。
    七、有关机械制造部门对引进关键设备的设备分交审定意见书。
    八、避免重复引进需要统一归口联合对外的审校意见书。
    九、有关外国厂商的基本情况资料。
    十、消化吸收单位协议书。
    十一、其它书面证明材料。


注:本站转载的所有知识产权法规内容仅供参考,一律以原发布机构的原文为准!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3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