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孙思邈 (二)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4年4月25日 星期四 您位于: 首页 → 发明学堂信息  → (浏览)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孙思邈 (二) 发布于:2012/11/30
    二、对中医药学的重大贡献
     孙思邈从小就体弱多病,但是他活过了101岁。在“人活七十古来稀” 的古代,这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奇迹,更何况他在90多岁的高龄时,还“视 听不衰,神采甚茂”。
      101岁,在这里的意义不在于他的长寿时间,而是他在这101年的时空 中学习、实践所积累知识和作出的贡献。
     生命的短暂表明学习和实践内容的狭小。因此有“学到用时方感少”的 古训。“学海无岸”,好学之人,学得越多,越觉知识浅薄、不够。越是年 高,越觉时间紧迫,对时间抓得越紧,不会浪费,总是觉得还有很多事情要 做;有很多事还没做完;有很多东西要学。孙思邈活过了101岁,学习了94 年,20岁行医,实践了81年,这比起一般活六七十岁的人来说,要多学多少知识、要多积多少经验!      他60岁,行医40年,始写《备急千金要方》。到70岁,已行医50年, 写成此书,用了10年时间。可以想见,会多么精深正确了。又经过30多的 研究和实践,到100岁时写成了《千金翼方》,其知识之渊博,经验之丰富 和成熟,自然是无人可比了。日本留学生把他的《备急千金要方》抄下,带 回日本学习、应用和研究。国人都把此二书当成至宝、读过的便是有识之士 了。
      后人总是学习前人,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前已谈及孙思邈生长于一个 良好的习医环境下,唐太宗李世民为求长生不老,对医药更为重视。他曾亲 临名医学家甄权家探访。命令全国各地选送上好药材标本并绘制药草图。召 令有名的科学家、艺术家、医药学家24人,参考古今本草编著了《新修本草》, 这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由国家组织编撰的药典。孙思邈在其中起了巨大作用, 为编撰此书作出了重大贡献。从贞观三年起,地方各州都设立了医药学校。 国家对医学的重视,对医生的尊重,使医学的发展能有此良好的政治条件。 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巨著,就是在这种良好的政治 条件下,集古今众家之长,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为了临床、保健的急需和 实用而编著的。他在长期的实践中,深感古代医家所著医方书典的浩广和散 乱,难以求索,耗力误时,延误救治。为此,他博采众长,删裁增补,刻求 简、易、精、便,编成了《备急千金要方》。除了他参加编撰《新修本草》 外又一次为祖国的医药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孙思邈提倡预防医学。他指出,平安无事的人并不是本来就平安的。能 平安是因为他平时能经常地思考着怎样预防着死亡的发生;能快乐的人并不 是本来就快乐的,能快乐是因为他经常思考着怎样预防灾殃的出现(《千金 翼方》卷十二)。他在《千金要方》卷一中还指出“活着时不要忘掉死亡的 来临,安全时不要忘掉危险的出现”。他还说:“上医治病,治未病之病; 中医治欲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这里的“上、中、下”是古代对医生 医疗水平效果等级的评价和划分。能把病治愈9/10的为上医;7/10的为中 医;6/10的为下医。孙思邈说的“治未治之病”,就是预防。也包含着早期 治疗之意。他说:“病人如果早期治疗,正气尚存,病气尚未深达内脏,所 以气色未坏,请好医生治疗,扎针吃药都及时,又能注意养护调理,病哪会 治不好?他指出,医生应当善于“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病之 前,不追于既逝之后”(《千金要方》卷二十七)。这都是讲的以预防为主, 有病要早治的积极思想和方法。孙思邈还为人们指出了一些防病的具体措 施。他说:“凡人家居及远行,要随身带有熟艾一升、备急丸、生肌药、甘 湿药、丁肿药、水银、大黄、芒硝、甘草、干姜、桂心……此等常不可缺少……  (《千金要方》卷二十七)。
      孙思邈的这些预防疾病的观念、思想,正是当今我们预防医疗卫生事业 的工作方针。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3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