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潘季驯 (三) |
发布于:2012/11/16 |
三、 《两河经略疏》 潘季驯在第三次奉命主持治河后,给事中李涞建议多浚海口,以导众水 之归。另一个给事中王道成则建议堵塞崔镇的决口,修筑桃、宿两个长堤, 修理高家堰,开复老黄河。万历皇帝下诏让河臣们计议。 潘季驯对于李涞的建议拿不定主意,就和督漕侍郎江一麟乘船到海滨视 察海口泥沙淤积的情况,并且向当地人民作调查。百姓反映,海口本来“深 不可测”,近年来由于黄、淮分流,入海的水量不大,流速不快,造成泥沙 淤积,使海口变窄、变浅了。如果使黄、淮二河重新合流,加大水流,那么, 不必进行开浚,海口就会恢复过去的面貌。 群众的意见使潘季驯受到了很大启发,他又总结了前两次治河的经验教 训,并认真研究了历代治河的积极成果。 早在西汉末年东汉初年(公元1世纪),水利学家王戎就提出泥沙淤积 是黄河泛滥的主要原因,并且已经初步认识到泥沙淤积和流速的关系。到了 宋朝,范百禄、赵君锡进而分析了淤积和流速的关系。他们说:“河遇平壤 滩漫,行流稍迟,则泥沙留淤;若趋深走下,湍急奔腾,惟有刮除,无由淤 积。” 潘季驯于是就向朝廷上了一封奏疏。 潘季驯在这封奏疏中,首先,提出了用水力刷沙的导河之策,他说: 海口从云梯关四套以下,宽七八里到十几里,深三四丈。如果要打算另 行开凿新河,必须和旧河的深、宽差不多,河水才能排放出海口,工程很艰 巨。而且,不到海口的地方,干燥地方还可以施工,到了快入海的地方,每 天都有潮汐往来,新海口和旧海口是一样的。旧海口都是堆积的泥沙,虽然 不能用人力来疏浚,但可以用水力来冲刷,但是,大海却没有疏浚的办法。 只有引导旧河入海,用水的力量来治水,这就是疏浚大海的办法。旧河当然 也不是用人力可以疏导的,只有修筑好堤防,使旧河不会从别处决口,那么 就会“水由地中,沙随水去,”这就是用水力刷沙的导河之策。 其次,潘季驯指出了明朝政府过去在治河理论上的错误: 多年以来,天天都把修筑堤防做为重要的事情,但是,看起来这些堤防 有的因为太矮或太窄抵挡不住洪水,有的因为离河床太近而容纳不了洪水, 有的因为掺杂了沙质土壤而不能持久地抵御洪水。所以,黄河从崔镇决口, 河水大多从北岸溃流,是因为北岸没有筑堤。淮河从高家堰、黄浦口决口, 淮河水大多从东岸溃流,是因为东岸的河堤不够坚固。不去指责筑堤的办法 不够完备,而是指责筑堤本身为下策,这难道是正确的道理吗!上游既然已 经向外溃出,又到下游分岔引水,能够流到云梯关进入海口的河水,就好比 是强弩之末。水势越分,它的力量就越弱小,哪里能够疏导沉积的泥沙来注 入大海呢。 第三,潘季驯提出了导河即以浚海的具体的工程措施他说: 现在浚海的首要任务,必须要首先堵塞住决口来导河,尤其应当要加固 堤防来防止决口,如果要打算不让河堤决口,筑堤时就要取好土而不能掺杂 沙质土,筑出的堤要又高又宽而不能怕花钱太多,堤坝还要离河床较远而不 要与河床争夺土地,这样的堤坝才能做到坚固。沿河的堤坝坚固了,就可以 堵塞崔镇的决口,那么黄河就不会向两岸决口而全力冲沙导沙。修筑了高家 堰,堵塞了朱家口,那么淮河就不会向两岸决口而全力与黄河汇合。淮河和 黄河汇合之后,就会有控制海口的水势。但是还是防止它水势分流而力弱, 必须要暂时将清江浦河堵塞,而且要严格管理开闭制度来防止河水流入。暂 且放下草湾河不管,而专门恢复云梯关引河水流入故道。还要接着修筑淮安 新城长堤,以防备河水向这里流失。使黄河、淮河的力量集中起来,每一滴 水都流向大海,那么力强就会专一,下游沉积的泥沙自然就会被冲走,大海 没有经过疏浚就宽阔了,黄河没有经过挑挖也加深了,这就是“固堤即以导 河,导河即以浚海”的工程措施。 接着,潘季驯又谈到明初陈瑄治理两河故道的成果,说: 黄河水进入徐州以后,流经邳县、宿县等地,到清口(今江苏淮阴西) 与淮河汇合而东流入海。淮河从洛河(今安徽淮南市东)及凤阳,流经盱眙、 泗洪,到清口与黄河汇合而东流入海。这就是两河故道。元朝从江南运来的 漕粮,是由扬州的直北庙湾直接入海,没有从淮河经过。陈瑄开始在管家湖 等湖边筑堤,贯通了淮河做为漕运的道路。他考虑淮河水涨时会溢出河岸, 就修筑了高家堰堤来防止水涨,高家堰堤从武家墩开始,经过大、小涧到阜 宁湖,淮河水就不向东侵流了。陈瑄又考虑黄河涨溢,又在新城以北筑堤来 防止黄河,新城北堤从清江浦开始,沿钵池山、柳浦湾东去,黄河水就不再 侵流淮河水了。 然后,潘季驯指出了吴桂芳所开的草湾新河的错误: 黄河决口以后,堤岸逐渐被水冲垮,水从高堰决口流入,淮郡人民就象 鱼鳖一样被水淹没。然而,吴桂芳没有认真分析黄河决口的原因,认为海口 堵塞,就应该赶快开挖一条引水渠,引河水入海。但是,他没有料到,开挖 了草湾新河以后,西桥以上的旧河道就被泥沙淤阻了。草湾新河才二十多丈 宽,一丈多深,只是黄河故道宽、深的三十分之一,哪里能够承受整个黄河 的水量?下游淤阻以后,上游自然就会决口,这就是崔镇等地决口的原因。 现在草湾新河也堵塞了,旧河道逐渐已经通流,虽然深和宽还不到原来河道 的十分之一,但是,黄河和淮河两条河流到一起,“沙随水刷”,打算恢复 原来的河道也不是太难的事。黄河故道恢复以后,宽的地方有七八里,窄的 地方也不会窄于三四百丈,滔滔东下,什么样的水不能容纳?不单不必在别的地方开凿新河,就是草湾新河也可以放弃不用疏浚了。 潘季驯又提出了自己的治河方案: 现在最好的办法,只有修复陈瑄治理的两河故道,在南北两岸高筑河堤, 用以断绝两河的内灌,这样,淮安和扬州就可以免除危险。堵塞黄浦口,修 筑宝应堤,疏浚东关等浅滩,修建五座闸门,恢复五座水坝,那么淮南漕运 的道路就不会有任何危险。将桃源以下崔镇等决口堵塞坚实,那么全河就可 以归入故道。黄河和淮河既然不会向两岸决口,一起驱驰入海,那么“沙随 水刷,”海口自然就会恢复,而且桃源和清口的阻浅,也就不值一提了。这 就是以水治水的方法。象那些爬泥捞沙的说法只是可以在有闸的小河中施 行,前人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中多次试验而没有成绩,只能是白白地浪费工料。 潘季驯最后把自己的意见总结为六条,这六条是: 第一,塞决口以挽正河; 第二,筑堤防以杜溃决; 第三,复闸坝以防外河; 第四,创滚水坝以防堤岸; 第五,止浚海工程以省糜费; 第六,寝开老黄河之议以仍利涉。 潘季驯这个奏疏总结起来,是两条治河理论,五项工程措施。 两条治河理论是: 第一,“束水攻沙”; 第二,“蓄清刷黄”。 五项工程措施是: 第一,在清口地区,不准淮河水从洪泽湖东泄,只准尽出清口。这样, 既可以蓄淮水之清以刷黄水浑,又有助于消除淮南和泗州以上的水患。实现 这一目标的工程措施,是搞好洪泽湖水利枢纽,重点在坚筑高家堰。这是治 理黄淮两河的关键工程。 第二,在徐州至淮安河段,不准黄河决口分流,只许由河堤上的滚水坝 宣泄异常暴涨的洪水。这样,既可以实现束水攻沙的目的,又可以避免河道 决口漫流之患。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工程措施,是高筑徐州以下黄河两岸遥 堤,约拦水势;并在崔镇等处适当位置修建减水坝,分杀异常洪水;修筑归 仁大堤,既逼睢水、邸家湖等清水汇入黄河,以助冲刷泥沙,又防止黄河水 南射泗州。 滚水坝和减水坝是用石头砌成的,坝顶低于缕堤堤面二三尺,宽三十多 丈。当洪水过大的时候,可以从减水坝顶溢出。溢出的洪水有遥堤、格堤拦 阻,并且留有宣泄的出路,尽可能在下游回归河道,以保持比较大的挟沙力 量。因此,减水坝不仅具有保护缕堤和宣泄洪水的作用,而且还避免了开支 河分流杀势的弊病。 缕堤靠近河岸,以束狭河流,促使河水冲刷河床,是最重要的堤防;遥 堤位于缕堤之稍远处,大多筑在地形地洼容易决溢的地方,作为第二道防线, 以拦阻水势过大的时候漫过缕堤的洪水;格堤修筑在遥堤和缕堤之间,用于 防止洪水漫过缕坝后顺遥坝而下,冲刷出新的河道。另外,潘季驯还在缕堤 以内某些水流过激处修筑月堤,形状犹如半月,作为前卫,可以防止水流直 冲缕堤造成溃决。 第三,在宝应、高邮、邵伯等淮南诸湖地区,严防湖水泛滥。这样,既可以维持运河畅通,又可以使高、宝、兴、盐诸邑免受涝灾。实现这一目标 的主要工程措施,是修宝应堤、西上堤、加固邵伯坝等。 第四,在南旺一带京杭运河翻越山东地垒的最高点,节制湖、泉之水走 泄。这样,可以集中利用南旺分水岭及运河两边的水量,以利运船通行。实 现这一目标的工程措施,是修坎河大坝、何家坝,拦截汶河水入南旺诸湖; 修南旺东西湖、马踏湖、蜀水湖、马场湖、安山湖等五湖界堤,以便储蓄汶、 泗河水;同时隔一定距离或在关键位置修建斗门、闸坝,控制运河用水。 第五,在黄河与运河交接处的茶城、清口等地,严防黄河洪水倒灌、泥 沙淤塞运河。实现这一目标的工程措施,是增建或改建船闸,并制定了严格 的启闭制度。 潘季驯由于得到了张居正的支持,万历皇帝全部批准了这个方案。 潘季驯这个奏疏称《两河经略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