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开普勒 (十一) |
发布于:2012/09/06 |
十一、给天空立法和 《宇宙谐和论》 1619年,正当不幸的战争爆发的时候,开普勒在林茨完成了他最重要, 也是最有争论的著作《宇宙谐和论》。 发现了地球以及其它行星的运行轨迹之后,开普勒并不满足已取得的成 就,他感到自己远远没有揭开行星运动的全部奥秘。他相信还存在着一个把 全部行星系统连成一个整体的完整定律。古人给了他启示,行星运行的快慢 同它们的位置有关,较远的行星有较长的运行周期。开普勒的第二定律也表 明,即使在同一轨道上,行星速度也因距太阳远近而变化,沿着这条思路, 开普勒确信,行星运动周期与它们轨道大小之间应该是“和谐”的。然而要 找出这个自然规律来却是非常不易的。 开普勒和哥白尼一样,并不知道行星与太阳之间的实际距离,只知道它 们距太阳的相对远近。他把地球作为比较标准,以日地平均距离(天文单位) 为距离单位,以地球绕太阳运动周期 (一年)为时间单位。把各个行星的公 转周期及它们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排列成一个表。像做游戏一样,开普勒对表 中各项数字翻来复去作各式各样的运算,在很少有人了解和支持的情况下, 他顽强地苦战了9年,经过无数次失败,他终于找到奇妙的规律。这就是: 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它同太阳距离的立方成正比。这就是行星运行的第三 定律 (也叫周期定律)。这是开普勒在他的《宇宙谐和论》里公布的。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自然定律。不仅行星遵循着它,而且行星的卫星以 及太阳周围的其它天体概无例外,都遵循这个自然定律。从而可以确定,太 阳和它周围的所有天体不是偶然的、没有秩序的“乌合之众”,“而是一个 有严密组织的天体系统——太阳系”。 为纪念开普勒在天文学上的卓著功绩,科学界将开普勒发现的行星运动 三大定律命名为“开普勒定律”。它一经确立,本轮系彻底垮台,行星的复 杂运动,立刻失去全部神秘性。它成了天空世界的“法律”,后世学者尊称 开普勒为“天空立法者”。 开普勒的三大定律在天文学上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首先,开普勒定律在 科学思想上表现出无比勇敢的创造精神。远在哥白尼创立日心体系之前,许 多学者对于天动地静的观念曾提出过不同见解,但对天体遵循完美的均匀圆 周运动这一观念,从未有人敢怀疑。是开普勒首先否定了这一观念。哥白尼 知道几个圆合并起来可以产生椭圆,却从来没有用椭圆来描述过天体的运行 轨道。其次,开普勒定律彻底摧毁了托勒密的本轮系,把哥白尼体系从本轮 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为它带来充分的完整和严谨。哥白尼虽然获得简单得多 的日心体系,但它仍需用30多个圆周来解释天体的表观运动。开普勒却只用 7个椭圆就全部解决了行星之运动轨道及状态。从此,不需再借助任何本轮 和偏心圆就能简单而精确地推算行星的运动。第三,开普勒定律使人们对行 星运动的认识得到明晰概念。它证明行星世界是一个匀称的“和谐”系统。 这个系统的中心天体是太阳,受来自太阳的某种统一力量所支配。太阳位于 每个行星轨道的焦点之一。行星公转周期决定于各个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与 行星本身的质量无关。而在哥白尼体系中,太阳虽然居于宇宙的“中心”, 却并不是行星运行轨道的焦点。 开普勒在帝谷20多年辛勤观测的基础上,经过16年的精心推算,才发 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其道路如此艰难,成果如此辉煌的科学著作,在 世界科学史上是罕见的。这一切都是在没有望远镜的条件下得到的。 开普勒的《宇宙谐和论》标志着天文学发展到了新的高峰,它宣告了宇 宙和谐和世界的和平统一,是一部在当时引起最激烈政治争论的著作,它成 了和30年战争对立的伟大思想作品。 开普勒的“谐和”思想贯穿了他的一生,从他一开始从事科学研究起, 他就想用“谐和”这一概念来论证他的冒险和假设;应用因果规律来理解太 阳系结构。他不仅认为自然界的天体遵循着一个统一、和谐的法则运动,而 且认为自然科学和神学这两个领域是紧密相连的。宇宙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对 象,而且也是宗教冥思的对象,在这种宗教冥思中宇宙是神圣的三位一体的 象征。 《宇宙谐和论》以其严谨的逻辑结构,系统地体现了开普勒的所有科学 成就和哲学思想。开普勒把它的宇宙谐和论精确地分成几个部分:最初的三 篇,即“几何学”,“建筑学”和“真正的和声学”抽象地论述了谐和的比 例;内容丰富的最后两篇是“形而上学”和“天文学”,这两篇把以前抽象 地提出来的谐和关系运用到宇宙中去。因此,《宇宙谐和论》不是各种谐和 关系例子的汇集,而是谐和概念本身十分坚定地成了一种普遍而全面的科学 理论的哲学基础。开普勒不仅依靠抽象思辨洞察到了这种谐和关系,更多的 是由于他对帝谷·布拉赫遗留给他的行星运动的观察材料进行了精确的数学 研究的结果。 《宇宙谐和论》的最后一篇清楚地表明开普勒的最无可争辩、最杰出的 科学成就,就是理论天文学的建立,它可以被理解为是他的哲学和科学理论 思想的结果。开普勒和他所有的先辈,包括哥白尼在内,早在计算火星的运 动时,他就清楚地认识到天文学作为研究天体的现实活动的一门科学,只能和物理学的科学基础联系在一起才能建立起来。是开普勒把自古以来在自然 科学概念的理论中互相对立的、由于它们的互相孤立因而阻碍了天文学进步 的两种方法结合了起来。这两种方法论之一的基本观点是对现象局限于进行 数学和几何的描述。而另一种基本观点则试图理解物理事物的内在力量。因 此数学家托勒密就使自己有别于“物理学家”亚里士多德,而导致了地心说 的形成,他的地心说告诉我们的只是精确的量度,而没有对行星运动的现实 性作出判断。是开普勒将天文学纳入到数学和物理学原理的全面联系中,才 使天体现象得到最科学、最合理的阐明。 《宇宙谐和论》是近代科学的第一个全面体系,它的严谨合理是史无前 例的。无论是大法官培根的 《伟大的建设》,还是法国实证论者的《百科全 书》都不能和开普勒的这部著作相比。因为这两部著作都没能用统一的法则 去解释越来越独立的各门学科之间混乱的相互关系。大系统论者笛卡尔的著 作片断 《世界》如能成为一部完整著作的话,也无法和开普勒的《宇宙谐和 论》相提并论。因为笛卡尔在那个时候早已失去了和经验研究的直接联系, 而开普勒尽管有着先验论思想,但他和经验研究一直保持着直接关系。唯一 用适当的方式继续了开普勒思想的是莱布尼兹,在他的著作里,宇宙谐和的 思想仍闪闪发光。他的第一部独立著作《组合法》十分明显地是以开普勒的 《宇宙谐和论》为基础的。从此以后,他越来越坚决把宇宙谐和的思想作为 他全部哲学思想的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