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邓稼先 (七)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4年3月29日 星期五 您位于: 首页 → 发明学堂信息  → (浏览)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  我要发布信息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邓稼先 (七) 发布于:2012/06/01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邓稼先 (七)

七、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3年9月,聂荣臻元帅下令让邓稼先领导的九院理论部中研制原子弹 的全班人马,转去承担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理论设计任务。因此,我国第一颗 氢弹的代号就叫639。1965年又从原子能所调进了于敏等一批科研骨干力量 到九院理论部来工作。
      原子弹是靠原子核一连串的裂变,由此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叫做核裂变。 氢弹是把两个原子核聚合成一个原子核,在聚合的同时放出巨大的能量,叫 做核聚变。氢原于核只有一个质子,带正电;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带负电。 氘是氢的同位素,不同点是其原子核内有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因此比氢重 两倍。氚也是氢的同位素,原子核里有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因此比氢重三 倍。氘和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产生核聚变,形成另一元素氦,同时放出一个 中子和放出巨大能量来。这个一定的条件就是原子弹,在原子弹爆炸的一瞬 间产生的高温,足以达到产生核聚变的条件。点燃氢弹要用原子弹,就好比点燃香烟要用火柴一样,这就是为什么必需先造出原子弹来才可能有氢弹的 原因。
      1964年5月和1965年1月,毛泽东主席在谈到核武器发展的问题时, 明确指出: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
      邓稼先领导理论部的科学家们又是夜以继日地工作着,摸索氢弹理论设 计方案。他们想出来各种点子、奇招和办法,就好比是在茫茫黑夜的大海中 捞几根绣花针。然后再从中选择和归纳,由邓稼先主持下决心拿出几个初步 方案来。于是他便分兵几路,分头上计算机去实际运算研制氢弹的可能途径。 其中有一路由理论部副主任于敏率领,在 1965年9月去上海,利用那里的高 性能计算机进行计算和探索。在于敏的指导下,几个青年科技学者终于见到 了一束智慧之光,指点着可能通向研制氢弹的捷径。于敏马上通知了正在青 海全面掌握各路进程的邓稼先。邓稼先立即带了一帮人飞往上海。一到上海, 他就和于敏带着助手们在计算所开始了紧张的连轴转的工作,甚至有时是通 宵不眠。邓稼先组织大家分摊难点寻找解决问题的入口处,终于形成了一个 有充分论证根据的方案。后来,外国人称之为研制氢弹的邓-于理论方案诞生 了。
      邓稼先和于敏把这个方案向二机部领导汇报了,刘西尧副部长支持他们 立即做冷试验,不久后进行的几次冷试验证明了邓-于方案的正确。于是结束 分兵探索,集中全部力量按照这个方案进行。周恩来总理领导的中央专委决 定进行两次热试验。第一次是在1966年5月9日我国第三次核试验,用轰- 6中程轰炸机空投一枚核弹,验证解决制造氢弹的热核材料铀—锂,取得成 功。第二次是在1966年12月28日在罗布泊进行的我国第五次核试验,检验 了热核爆炸的基本原理,又获得成功。这两次热核爆炸试验证明了邓-于理论 方案是正确的。因此,15人的中央专门委员会决定直接进行多级热核弹的试 验。终于在1967年6月17日爆炸成功了我国的第一颗氢弹。
      这个时间,距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仅两年零八个月,这个时间差 距比世界上其他大国要短得多。她在此项科研攻关上显示出来的力量之强至 少是丝毫不亚于外国人的。
      然而,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党内被诬陷为有一个资产阶级 司令部,北京市委垮了台,成了“黑帮”。北京各大学的党委全部被解散, 书记们都成了“黑帮分子”或“走资派”。邓稼先的妻子许鹿希由于担任着 一个系的党总支委员会书记的职务,在劫难逃,很快便遭受到那些叫嚷着“踢 开党委闹革命”的人的折磨。不久,他们心爱的女儿也被下放到了内蒙古的 建设兵团,邓稼先对此也无可奈何!一次,他从基地回到北京来,妻子和女 儿都不在家,他把住在爷爷家里的儿子接回来,爷俩没有什么去处,只好站 在凉台上换换空气。这一切带来的烦恼和沉重的心情,他终于还是摆脱了, 因为他从事的氢弹研制工作受阻是压在他心上更沉重更有份量的东西。
      不久,九院也失去安定的环境。人们成立了群众组织,分成几派互相对 吵、对打。研制氢弹要做的各种工作都因此而停顿下来。邓稼先,这个曾被 看做书呆子的科学家,却挺身出来说服对立的两派群众:“要加快速度,我 国的第一颗氢弹要抢在法国人之前爆炸!这是周总理同意的。”打动了有爱 国热情的群众之心,由于他在科技人员、干部和工人中都有很好的人缘,人 们在混乱中把“抢在法国人之前爆炸第一颗氢弹”当成了口号,成为一个奇 迹。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的火球升腾在罗布泊的上空时,离 爆心点400米处的钢板被熔化,水泥构件的表面变为玻璃体,14公里外的砖 房被吹散。很远很远处的维吾尔族百姓看到这个大火球,维族老人说:“不 得了!新疆出了两个太阳!”
      但是,邓稼先因汇报成果回到北京时,见到的妻子,已被红卫兵和造反 派折磨得瘦弱不堪,他的心里一阵酸处,却又无能为力。      1968年,邓稼先的三姐邓茂先突然含冤而死。他有一个大姐很小就去世 了,大姐邓仲先实际是二姐,但因为真正的大姐早逝,他们就习惯叫仲先为 大姐,但茂先却仍称为三姐。“文革”时,三姐夫被诬陷受迫害,使三姐应 付不了造反派的粗暴,在精神上乱了方寸,一天夜里因忘记开窗而致煤气中 毒不幸逝世。三姐是这样的疼爱他,她去捷克回来,特意给他带来许许多多 的洋玩艺儿,他在三姐心目中永远是个小弟弟。现在,三姐突然离去了,他 经受不住这种打击。三姐从捷克给他带来的那件最漂亮的衬衣,今后他永远 不会再穿了。
      邓稼先趁一次出差的机会到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乌梁素海边看望了一次 心爱的女儿。她比以前懂事了,但头发变得又细又黄,狼吞虎咽地吃着他带 去的肉罐头。他一边看着女儿吃东西,一边忍受心里的折磨,享受着酸楚的 会面。
      林彪集团的某些人借口这个尖端机密研究院的小试验中有三次技术上没 有测得预估指标,把一些专家和科研人员集中到青海一个基地办学习班。他 们一口咬定这是理论部里的反动学术权威在作祟,是有反革命在搞破坏。他 们敲着桌子对邓稼先喊道:“理论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次未达到指 标的试验代号是515,他们得意地摆出居高临下的恣态说:“要抓515,先抓 516。”他们组织不明真相的工人群众来批判和围攻这些专家。邓稼先顽强地 顶着,他和于敏天天商量对策。一方面实事求是,在技术问题上毫不改口; 另一方面在小问题上采取灵活的态度,在与核武器设计无关的小变动上,满 足他们的要求。他不顾自身安危,向工人群众反复讲明核试验的意义。他的 坦率态度和忠诚于事业的心胸终于打动了一些工人,使他们转变了态度,允 许继续进行科学试验和办学习班同时进行。      这时,学习班中一位姓刘的女同志怀孕了,想回北京家中,但是领导学 习班的人不准假。邓稼先虽然已经自身难保,还是利用他的职务和一点指挥 科研的权力,果断的地让她回北京,他说:“我给你开条子。”小刘终于安 全地回到北京,顺利生下一个女儿。
      1971年夏天,批判围攻加剧,邓稼先等人的处境越来越险恶,他们沉着 地应付一切。这时杨振宁从美国经巴黎飞抵上海,首次回国探亲访问。下机 后,他开列了朋友名单,要见的第一个人就是邓稼先。名单上报中央,邓稼 先立即被周总理召回北京见客。妻子见到邓稼先失去了往日的光彩,看上去 心事重重。不久,林彪摔死在温都尔汗,九院这一批中国宝贵的科学家们才 中止了厄运。
      1973年5月2日,邓稼先的父亲邓以蛰教授因病逝世,他能够稳住自己 的心情,捧着父亲的骨灰,在家属的最前面,走向骨灰安放室。
      然而,1976年1月,邓稼先奔赴大西北进行又一次核试验,列车穿行在 黄土高原上,突然车厢里的播音器播出了周恩来总理不幸逝世的消息时,他 却压不住从心里涌上来的惊愕和悲痛,一下子痛哭失声。
     邓稼先想到了他初次见到周总理的情景,他由于紧张,说起话来有点哆 嗦。总理笑着说:“稼先同志,我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有高血压,你这么 一哆嗦,就把我们的血压给哆嗦上去了。”听了这话,他马上就放松了,会 议室的气氛也轻快了。周总理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给他留下很深的 印象,许多按常情周总理不熟悉的问题也很在行。邓稼先认为周总理的知识 面特别宽是因为他处事认真和谨慎从事,这在无形中对邓稼先产生了很大的 影响。
      邓稼先想到,从1964年首次爆炸原子弹成功到1976年我国共进行了21 次核试验,次次都凝聚着周总理的心血。特别是1964年第一次原子弹爆炸成 功,1965年第一次用轰炸机空投原子弹试验成功,1966年10月27日核弹头 与导弹对接发射试验成功, 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成功,1969年9 月23日第一次地下核试验成功,以及1975年试验小型的原子弹,都使得总 理高兴得满面笑容,使得中国人民扬眉吐气。邓稼先想到这些,默默自语: 安息吧,敬爱的周总理,我们一定按照您的意愿,冲刺再冲刺!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3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