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阿伦尼乌斯 (五)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4年4月25日 星期四 您位于: 首页 → 发明学堂信息  → (浏览)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  我要发布信息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阿伦尼乌斯 (五) 发布于:2012/05/06
    五、终于得到祖国的承认
      现在,他可以开展更广泛的研究工作了。在他的领导下工作的有大学生、 准备论文的应届毕业生、助教、助手。翌年,第一批外国科学家就来见习了。 这一点,没有奥斯特瓦尔德的帮助显然是不可能的,是他建议年轻的科学家 们到斯德哥尔摩去向阿伦尼乌斯学习。第一批中有一个人名叫布雷迪格,斯 万特在莱比锡同他相识。后来,波兰人波什科夫斯基、德国人维特等也相继 来学习。
      他们研究的问题很多,范围也广。其中有:电毛细管现象、阴极极化、 金属在酸中的腐蚀……这些研究资料阿伦尼乌斯都汇编在《电化学教科书》 中。
      在他的助教中特别出众的是索菲亚·冯·鲁德贝克。她不仅是出色的助 手,而且还是令人感兴趣的交谈者。阿伦尼乌斯时常和她长时间地交谈。有 时,索菲亚的父亲也来看望斯万特,他是斯万特父亲的老朋友。他怀着一个 秘密的心愿,希望斯万特和他女儿的友谊的结果是结婚。老鲁德贝克的愿望 实现了。1894年,这对年轻人结婚了,次年他们生了儿子奥拉夫。……但是,婚后生活并不美满。看法上的不同有时候也还能弥合,但是,要改变自己的 性格和习惯,……则两人都无能为力。斯万特爱好自由、交游广泛、不拘小 节,而索菲亚则严肃而不妥协。家庭生活没有建立起来。所以,儿子出生之 后不久,他们就决定离婚了。
      1895年,给阿伦尼乌斯带来了许多烦恼,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欢乐。同 儿子分手使他痛苦,使他更受折磨的是,他的反对者为了阻挠他获得物理学 教授职位而制造的关于离婚的流言蜚语。但是,仇人的一切诬陷都是徒劳的。 阿伦尼乌斯第一次获得国际上的承认:德国电化学学会选举他为名誉会员。
      同行们的冷淡态度逐渐消失了。1896年,阿伦尼乌斯成为斯德哥尔摩大 学的校长!
      阿伦尼乌斯同气象学家厄尔斯·艾科姆结下了亲密的友谊。他提醒斯万 特注意地球物理学某些问题。地球表面温度的变化仍然不能解释,因此,冰 期和暖期的周期交替也就找不到令人满意的说明。
      “艾科姆,从太阳辐射的各种能中寻找原因是不对的。说明就在这里, 在地球上”。阿伦尼乌斯肯定地说道。
       “如果温度变化的原因是在地球上,那么,它大概是在大气方面。路易 治·德·马尔奇是用大气中所含水分的不同数量来说明温度的变化。但,这 是十分令人怀疑的。”
       “云的数量的确能够使温度受到影响,但不起作用。”阿伦尼乌斯表示 同意。
      他们俩沉默了一会儿,后来,阿伦尼乌斯忽然兴奋起来,说道:“除了 水以外,大气中还有其他成份。为什么不去设想二氧化碳的温度变化的原因 呢?因为,温度的变化并不仅是与地球表面获得的热量增减有关,而且也与 辐射热数量上的变化有关。二氧化碳在红外区强烈地吸收着热射线。于是, 地面的温度就升高。二氧化碳的含量大时,植物就迅速地生长。经过一定时 期,由于植物数量的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了,地球表面的热辐射就 增加了,于是地面的温度就下降了”。      阿伦尼乌斯在他的一篇论文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就碳酸气吸收热的 能力进行了一系列定量测定的实验。他的假说,既有拥护者,也有反对者, 总之,这个假说已成为热烈争论的课题了。
      阿伦尼乌斯的几个助手也研究地球物理学和气象学的问题。其中之一是 斯特林堡。他是那么酷爱气象学,以致当地获悉安德烈准备乘坐气球飞越北 极时,立即争取到同意,带他去参加这次考察。由斯匹茨堡起飞越过北极到 达西伯利亚。这样的考察可以取得丰富的实际材料,根据这些材料将会解决 许多气象问题。
       “我也参加飞行。”阿伦尼乌斯下了决心。
      长期的准备开始了。需要特殊的服装、仪器,任何东西也不能漏掉。
      根据协议,人们都提前来到斯匹茨堡。那里,预报天气良好,但到时却 是狂风怒吼。等了两个星期,风向并没有改变。
       “应该推迟飞行。”阿伦尼乌斯提出建议。“即使风向改变,在这种情 况下飞行也无异于自杀行动,暴风时期很快就会到来。”
       “我觉得,暴风时期已经开始,并且今年要比往常开始得早。”斯特林 堡补充说道。       “现在该怎么办?难道回去?”
     “我们没有别的选择。”斯特林堡无奈地说道。
      “我找到了出路。能够设想让这么多的劳动和准备都付诸东流吗?我建 议乘轮船到北方去。不用气球,我们用轮船吧!”阿伦尼乌斯兴奋地说道。
    专为向北纬度地带航行而装备的“维尔哥”号轮船开到斯匹茨堡来了。 但是,它的这次航行却注定不能实现。不停的暴风、流动的冰块,使得向北 方前进已不可能,最后,“维尔哥”号折回来,取道向南——驶向祖国的海岸。
     地球物理学和气象学的研究并没有妨碍阿伦尼乌斯对电解质继续进行研 究工作。相反,这方面的研究范围扩大了。尚未解决的是强电解质问题,它 的溶液,即使是在大大稀释了的情况下,弱电解质的定律对它也不适用。阿 伦尼乌斯没能利用这个重要的考察来扩展电离理论的范围,并把这一理论应 用于强电解质。强电解质理论是在后来,过了很久以后,才由德拜和休克尔 创立的。
     德拜是德国卓越的物理学家和物理化学家,出生于荷兰,自1940年直至 生命终结都是住在美国。主要研究固体量子理论 (“德拜温度”),发现了  “德拜定律”,奠定了电解质偶极理论(1912年),制定了观察X射线干涉 的理论和方法(“德拜——舍勒尔法”,1910年),研究过溶液中分子的偶 极矩 (偶极矩测量单位——德拜);1923年(和休克尔一起)制定了强电解 质理论,1926年拉尔斯·昂扎格尔又对这一理论加以补充;最近几年研究过 聚合物的结构。自1924年起是苏联科学院外国通讯院士。1936年,由于他  “发现偶极矩,X射线衍射和气体中的电子而在分子结构有关的科学方面的 贡献”获得诺贝尔化学奖金。休克尔是德国物理化学家,德国著名的有机化 学家瓦尔特·休克尔的弟弟,溶液理论专家,1923年(和德拜一起)制定了 强电解质理论。
     热爱祖国的斯万特·阿伦尼乌斯在祖国的经济发展上做出了不少贡献。 他作为一名卓越的物理学家,受聘参加研究国内水利资源和利用表明,瑞典 也能吸引这个经验。委员会的成员参观了瑞士和意大利的大型发电站。阿伦 尼乌斯在总结报告中提出了许多重要措施,后来这些措施都逐步得到了实 现:瑞典到处布满了发电站网。
     阿伦尼乌斯对瑞典经济发展所做的努力和贡献终于为他的同胞所认可。 1898年,在纪念贝采利乌斯逝世50周年大会上,克莱夫教授发表了长篇演 说,其中特别谈到:“贝采利乌斯逝世后,从他手中落下的旗帜,今天,又 被瑞典另一位卓越的科学家阿伦尼乌斯举起”。克莱夫用这几句话强调说明, 今后,他是阿伦尼乌斯的拥护者,并且完全承认他的电离理论。不久,他提 议选举阿伦尼乌斯为瑞典科学院院士,但是,这位科学家拒绝了,因为推选 他为化学部院士,而阿伦尼乌斯却想保留物理学教授的职位。后来,在1901 年,他当选为瑞典科学院物理学部院士。
     尽管如此,阿伦尼乌斯的最重要的科研成果与化学有关的毕竟要比与物 理有关的多。1903年,这位科学家获得了崇高奖赏——诺贝尔化学奖金,具 体反映了科学界对这位科学家的认可。迄今为止,这种奖金仅授予过两个化 学家:范霍夫和艾密尔·费舍。阿伦尼乌斯是获得这种崇高荣誉的第一个瑞 典科学家!这不仅是这位科学家个人的辉煌成就,而且也是整个国家的荣誉。 各大学和学术团体纷纷举行报告会介绍阿伦尼乌斯的科学成就,他的肖像张 挂在最引人注目的地方。1903年,阿伦尼乌斯当选为彼得堡科学院通讯院士,1925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名誉院士。瑞典为有这个伟大的儿子而感到 自豪。
      这时,阿伦尼乌斯的兴趣却已转向毒物学问题。他很早就曾接触过这些 问题,尽管了解得很肤浅,其中包括同他的朋友生理学教授琼斯·约翰逊就 这个问题所进行的多次有趣的交谈。阿伦尼乌斯对毒物的性质、毒物对机体 的作用,以及发现和消除毒物的方法进行研究。
     曾在哥本哈根毒物研究所工作过的托尔瓦德·马德逊到他这儿来见习以 后,更引起了他的兴趣。马德逊到斯德哥尔摩来是为了进行一系列溶液方面 的实验和了解准确的测量方法。他向阿伦尼乌斯讲述了保尔·艾尔利希关于 毒素和抗毒素的理论。艾尔利希是德国优秀医师、细菌学家、病理解剖学家、 内科医师、生物学家和生物化学家,自1899年起即在莱因河畔法兰克福的实 验内科研究所工作(1903年起任所长),研究过血液结构和功能,由于在免 疫性方面的研究工作,1908年(与伊·伊·梅奇尼科夫一起)获得诺贝尔生 理学和医学奖金;提出了用含钾有机化合物治疗螺旋体病的方法,制造了杀 伐散制剂 (即“606”,1907年),研究过恶性肿瘤。
      对艾尔利希的毒物理论,阿伦尼乌斯持怀疑态度,决定进行一系列实验, 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正确。阿伦尼乌斯的部分实验工作是和马德逊在哥本哈根 一同进行的。在这里,在新成立的毒物学研究所开所典礼上,阿伦尼乌斯会 见了艾尔利希。当这位瑞典科学家还不知道他的实验将从何处入手时,艾尔 利希便邀请他到莱因河畔法兰克福自己的实验室中去进行某些实验。
      阿伦尼乌斯应邀前往。1903年的大部分时间和1904年年初都呆在那里。 但是,很快就表明,阿伦尼乌斯的看法同艾尔利希的理论是矛盾的。1904年 5月24日,这两位科学家之间发生了激烈的辩论,能斯特发言支持艾尔利希, 会议气氛十分紧张,辩论毫无结果。
      阿伦尼乌斯回到斯德哥尔摩后,就着手搜集和整理毒物学方面的材料, 后来,在《免疫化学教科书》中,他阐述了这些材料。在琼斯·约翰逊教授 的家中常常谈论这本书,因为教授是阿伦尼乌斯的朋友,更主要的是,教授 和他是志同道合者。
      玛雅·约翰逊是在不久前才认识她哥哥的友人的,阿伦尼乌斯立即吸引 了她。玛雅也和琼斯一样,在同这个乐观的、精力充沛和富有魅力的人相对 时,感到轻松而自如。斯万特也毫不隐讳他对这位姑娘的明显好感。不久, 阿伦尼乌斯和玛雅·约翰逊决定把他们的命运连结在一起。
      1905年3月末订了婚,婚礼定于秋季举行。夏季将发生日蚀,只有在西 班牙才能进行充分的观察。阿伦尼乌斯不能放过这一特殊的时机,斯万特很 早就对日蚀感兴趣,而且就此发表过许多学术论文。他希望能在日蚀时观察 日冕。四年前,当他第一次到美国旅行时,曾在里克天文台研究过日冕。进 行的计算取得了意外的结果:日冕的总量不超过50000吨。
       “这大约是一艘横渡大西洋的大轮船的重量!”阿伦尼乌斯惊奇地说道。
      鉴于日冕的幅度很宽,这位科学家推断它顶多也不过是由带强电荷的气 体所组成。阿伦尼乌斯想在这次日蚀中验证一下自己的假说,值得一提的是, 阿伦尼乌斯在天体演化理论方面着重研究了光压、黄道光、日冕、北极光。 尽管这一切看法都已过时,但是,阿伦尼乌斯关于由氢原子合成氦原子是太 阳和星球能量无尽源泉的预言却完全得到了证实。
      阿伦尼乌斯想在这次日蚀中验证一下自己的假说。阿伦尼乌斯随同著名的天文学家康贝尔领导的考察队出发了。幸运的是,阿拉负地区万里无云, 顺利地进行了计划中的一切考察,取得了可靠的观察材料。
      秋天,阿伦尼乌斯和玛雅·约翰逊办了喜事,这对新婚夫妇住在贝格斯 汉坦街18号一套有三个房间的寓所里。这座建筑物的底层是不久前才创办的 诺贝尔研究所,阿伦尼乌斯被任命为研究所的领导。
      现在,他可以更多地研究科学问题了,尽管他又担负了新任务:需要为 创建研究所新楼制定计划,还需要花费许多时间参加诺贝尔奖金委员会的会议。
      诺贝尔研究所新楼是1908年在极短的时间内修建起来的。它坐落在科学 院和林学院之间风景优美的山丘上。这个外型朴素的建筑物为开展科学研究 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它的中央部分是图书馆的宽敞大厅,两翼是实验室。阅 览厅和阿伦尼乌斯的寓所相连。
      翌年,研究所正式开办,包括威廉、奥斯特瓦尔德在内的1909年诺贝尔 奖金获得者,都出席了开所典礼。除了开所典礼和招待会以外,在阿伦尼乌 斯的寓所中还举行了庆祝会。
      欧洲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来了。他们到这里来不仅是为了参加诺贝尔奖 金授奖仪式,同时,也是来同这位著名的科学家——对于许多人来说他仍是 原来的那个斯万特——交流思想的。置身在友人中间,阿伦尼乌斯毫不掩饰 自己的欢欣和满意。他的确有一些值得高兴的事:新的研究所、新的宽敞的 住宅——从这时起,它的大门将永远为这位科学家的许多友人好客地敞开 着;还有,儿子斯文诞生了。
      现在,阿伦尼乌斯的兴趣已由实验工作转移到写作和理论研究,这也许 是由于他多次应外国学术团体的邀请到国外去旅行,使实验工作中断的缘 故,但是,这却为他腾出时间来从事理论研究了。      无论是哪一个大会、庆祝会或纪念会都邀请阿伦尼乌斯这位最著名的科 学家参加。他到处都有朋友。在各地,人们不仅尊敬地欢迎这位卓越的科学 家,而且愉快地、热情地欢迎这个乐观开朗的人。      阿伦尼乌斯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中,花了更多的时间来总结自己观察所得 的资料。在地理和气象方面,他积累的研究资料特别丰富。从诺贝尔研究所 建立之日起,每天他都抽出时间来系统整理这些研究成果和进行理论上的概 括。
      他的著作《世界的起源》极为流行,这本书写得充满了幻想和科学事实, 极为吸引人。它不仅仅是吸引了专家们的注意,几年的时间内,这本书就被 译为多种文字。阿伦尼乌斯的名字,并不亚于维尔纳和马因·利德。新版本 一版接一版地出现,每一次新版都需要付出劳动和时间。阿伦尼乌斯常常改 写个别章节,进行加工、补充和修改。他按规定黎明起床,从四点到八点写 作和校稿;早饭后开始无尽无休的各种会议。阿伦尼乌斯是科学院院士、诺 贝尔奖金委员会主席,他有责任参加几乎所有的正式会议。
      此外,他还是约列堡纤维素造纸厂厂部学术委员会的主席。纤维素造纸 厂怎么也搞不好纤维素的生产。原因在于,破碎木材的过程是盲目进行的, 是手工艺匠人照料的,尽管很忙,阿伦尼乌斯还是挤出时间深入而又全面地 研究了加工木材成为纤维素的机遇,并做出了对实践极有价值的结论。      过度的劳累不能不对这位科学家的健康产生影响。医生经过诊断,断定 阿伦尼乌斯的身体极端虚弱,需要长期治疗,静养,并建议他不要再继续进行研究。
      但是,他并不在意,仍然拼命工作。到处参加会议,到许多地方旅行, 修改 《世界的起源》一书的第二卷。
      终于,在1927年9月1日,阿伦尼乌斯的病更剧烈地复发了,他被迫住 进医院,生前的好友都来探望他,希望他恢复往昔的健康,还有许多慕名而 来的年轻人也来到医院,有的与他探讨科学研究,有的来感受他的科研精神, 也有的专门为他送来医疗秘方,但病魔仍未放过他,1927年10月2日,他 离开人世。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3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