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创新法 |
发布于:2003/12/03 |
微缩可以导致创新,刻意放大,同样能标新立异。 1984年,瑞士钟表匠把世界上最大的手表悬挂在原联邦德国法兰克福市法兰克福银行的外墙上。这只手表重30吨,表面直径长16.3米,表带共长142米,比跑道还长。这不仅使成千上万的市民毫不费力地看清标准时间,而且以宏伟巨大的形象展示了瑞士钟表业的高超技术。 近两年,像闹钟一样的大型手表金光灿烂,并在礼品市场上走俏。这种以放大为手段的发明,很适合人们爱好新奇的胃口,挂在室内,别有一番情趣。 看来,刻意放大的确会有标新立异之举。事实上,人们早就喜爱把东西放大,而且以巨大无比的创造产生过世界奇迹。我国的万里长城,以其横亘山川的巨大身躯吸引了无数佳宾,令世人折腰。法国的埃菲尔铁塔高耸蓝天,成为巴黎的象征。美国的自由女神塑像,给美利坚平添风采。在日用产品中,我们发现相片越放越大,灯罩越做越大,就连女士们的耳环,至今也大得异常醒目。追求大屏幕彩色电视机,大容量电冰箱,也是一种消费时髦。 刻意放大,是通过放大事物进行创新的一种技法。运用这种以大求新法,一方面追求感官效应,即以大而醒目令人惊喜;另一方面则是追求实用上的需要,即放大是为了使用效果更佳,效率更高。最初的内燃机,功率只有几马力,并不能运载东西,只是一架实验机器。但人们从事大生产,需要有大功率的运载车辆,内燃机的功率便越做越大,不仅有载重几十吨功率几百马力的汽车内燃机,而且有了铁路上内燃机车用的几千马力的内燃机。在机械制造业中,为了能加工巨型零件(如直径几米的齿轮),不得不发明创造出巨人般的机床设备。 运用刻意放大法时,人们习惯于将整个事物的体积变大,这也是放大求新的基本思路。不过,有时进行局部放大,也可能获得新果。 例如,有人将电冰箱的冷冻室加大,结果大受消费者欢迎。有人将保温瓶盖放大。“使其能容放茶叶,方便了使用。有人把台灯灯罩放大,使其成为电话机的底座,结果发明出组合新品。 运用放大法,不要以为只需一把放大比例尺就解决问题。对于水平较高的发明创造,在放大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技术革新。比如普通家用彩电,使用的是彩色显像管。这种显像管在阴极射线管的基础上制造的,它由三部分组成:电子枪、外壳、荧光屏。电子束从阴极发出,经过电子透镜聚焦,然后经加速射向荧光屏。在荧光屏上按一定规律沉积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荧光粉,只要调整三个电子束的强弱,使红黄蓝的亮度按一定比例搭配,荧光屏就成了画家的调色板,映出色彩美丽的图画来。 现在设想把屏幕放大,从23厘米放大到数米、数十米,那么,跟着会出现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这么大的玻璃管,还需要真空,玻璃自身的强度能够支撑它不破裂吗?即使不会破裂,世界上又有哪里能够制造出来呢?这么巨大的显像管需要多大的电场?加多高的电压?放大以后的像点直径不小于乒乓球,电子束要多么宽?多么强?如何才得以实现?因此,以电视机原有技术进行简单的比例放大,是绝对办不到的。这就要探索新的道路,开发新的技术,进行新的发明,这才是放大发明的真正含义。当然,人们已经找到了出路,使用了完全不同于家用彩电的显像技术,用电子计算机控制数十万个发光元件,形成彩色图像。这类似在举行大规模运动会时,人们手持彩色画板坐在看台上,依统一命令组成巨幅背景图案。这种超大型显示屏幕。在运动场上、晚会舞台上乃至大城市的车站码头已越来越多,它为现代宣传与广告提供了最富挑战性的大众媒体。 在了解刻意放大一法的内涵之后,你能否找一个熟悉的东西试一试,看看放大之后会有什么新的收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