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科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科学阅读往往建立在科学问题、猜想与假设之上,主要价值在于获取科学事实,培养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运用信息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随堂听课、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我发现很多学校非常重视书香校园的建设,但对科学阅读的推广甚少;许多科学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但很少指导学生开展科学阅读活动。学生因为缺乏有效的阅读指导,大多停留在泛泛而读的阶段,以致实验误差率较高、知识积累量不够,极大地影响后续的探究活动。那么,如何提升学生的科学阅读能力呢?
STEEN是广州市教育研究院以STEM理念为切入点提出的本土化科学教育理念,最大的特点是将STEM理念中的“数学”拓展为更符合小学生特点的“环境与自然”,这与广州市一直开展“观鸟、观植物、观自然”专题活动息息相关。每当学生发现自然环境中特别的鸟类、植物和有趣的自然现象时,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他们阅读大量的工具书,以探寻科学真相和验证自己的猜想。
为此,我们以STEEN理念为导向,以提升学生的科学阅读能力为目的,引导学生在工程和自然科学等领域的探索中亲历“阅读—实践—研究—再阅读—再实践—再研究”的探究过程,转变阅读观念,从“要我读”变为“我爱读”,不断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
开放式阅读有助于学生打破传统的“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本到作业”的封闭式阅读方式,鼓励学生采用“从问题到书本,从书本到实践”的阅读方法,带着自己感兴趣的科学问题广泛涉猎科普书籍,不断获取有价值的科学知识,拓展科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科学教材中的资料库是非常好的拓展阅读材料,通常以有趣的科学现象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的资料库开篇以“热胀冷缩和冷胀热缩”这个看似矛盾但又颇有意思的标题吸引学生眼球,我便指导学生带着标题中的观点阅读材料,并圈划、标注文中关键的数据和概念。
通过反复阅读,运用对比分析阅读法,学生从纷繁的数据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虽然夏天和冬天的气温只相差50℃,但是一条500千米的钢轨在夏冬之间长度却相差250多米……这为解释“为什么钢轨之间都留有间隙”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但是间隙究竟要留多大才合理呢?我将这个问题留给学生课后探索,让他们从探究质疑回归到阅读,養成爱阅读、爱思考的好习惯。
美国教育家兰本达曾说过,书本,不管是教科书还是科普读物,在一个人的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的时候,对于一个有了亲身经历而带着问题学的学生,是极为有价值的。教师可以多开展以“科学阅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探究中阅读,探索出适合自己的阅读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科学阅读素养。
在学习《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时,大部分学生认为声音产生的原因是物体振动,但对“是否所有发声的物体都会振动”这一问题并不了解,于是,我设计了一份“关于自然界声音的产生”阅读材料,请学生阅读这一材料,边阅读边思考,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分析声音产生的原因。
引导学生整理思维导图后,我布置了一个探究任务:将被击打过的音叉轻触水面,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这一探究活动蕴含很多思维拓展元素:击打的力度需要多大?放至水面下多深?如何观察水面的变化……这些问题促使学生反复阅读实验内容,不断改进实验方法。
通过开展一系列“科学阅读”主题课例研讨活动,我摸索出了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即以“阅读”为前提,以“探究”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以“交流”为评价,采用“思维导图”“气泡图”“网状图”“维恩图”等方式记录,促使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探究中有发现,在活动中有收获。
科学阅读注重“读中做,做中读”,要让学生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除了课堂内容的渗透外,校园读书节是一个非常好的推广平台。我们积极举办科学阅读节,邀请师生、家长代表加入科学阅读指导队伍,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活动。
1.共读一本科普书,鼓励师生共读、亲子共读、同学共读。
2.科学故事会。通过红领巾广播站、班级小舞台等平台,邀请师生讲述科学家的故事、讲解有趣的科普知识等,拓展学生的视野,体验科学阅读的无穷乐趣。
3.“科普大篷车”进校园。邀请科普场馆工作人员到校向师生展示科学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了解阅读是科学实验成功的关键。
4.自编科学书。乐于探究的学生从读者变为作者,以自己喜爱的科学主题自编书籍,充分发挥创造力,在科学世界里遨游。
5.科学阅读自媒体宣传。开设科学阅读公众号,为学生及时推送最新的科普书籍、书评,让学生突破时空界限,随时随地学科学、用科学。
我们通过读书节这一校园常规活动,进一步拓展科学阅读空间,让学生真正走出教室,与全校师生、家长一起开展科学阅读活动,提升科学素养。
科学阅读源于心、成于行。在科学阅读过程中,我们以本土化科学教育理念STEEN为导向,以提升学生的科学阅读素养为目标,以自然科学知识为阅读主题,改变传统的封闭式阅读方式,为学生营造多元化、探究式的阅读氛围,探索科学阅读教学策略,通过校园读书节拓展科学阅读空间,使学生的科学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作者:黄俊彬 来源:发明与创新·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