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创新教育,看专家如何支招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您位于: 首页 → 发明学堂信息  → (浏览)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实施创新教育,看专家如何支招 发布于:2020/10/31
    创造力是评价学生核心素养的要素之一,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创造力的内涵?国内外在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上有哪些不同?新时代背景下,基础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有哪些新思考?实施创新教育的“秘诀”是什么?
  2019年11月22日上午,在“燎原计划”2019全国中小学创新创造教育师资培训暨中国发明协会中小学创造教育分会第25届年会特色活动“创新教育名家对话”现场,创新教育名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答,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怎么说。
  主持人:中国发明协会中小学创造教育分会会长、院士专家咨询委首任专家谭迪熬
  嘉宾:湖北省创新研究会会长、研究员袁伯伟,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汤超颖(第一场);清华附中教育创新中心校长、特级教师王英民,南通大学创造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王灿明(第二场)。
  袁伯伟:让孩子们保持“好奇、好问、好动”
  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我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一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鼓励学生多提问、多动手。简单来说,就是让孩子们保持“童心”。
  什么是“童心”?我的解释是“好奇、好问、好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好奇、好问、好动这三个环节,能很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在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方面,除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也十分重要。关于以色列的家庭教育有个说法,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会在小孩看的书上涂点蜂蜜。小孩玩玩具时有个习惯,喜欢将其放在嘴巴里先尝一下,这样当小孩看书时就会发现,其他玩具都没有味道,唯独书或者说知识是甜的。
  进入学校后,国内外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有所不同。孩子放学回家后,国内的父母大多会问他在學校里听不听话,而以色列的父母们则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问题思维,他们会问孩子在学校有没有提出问题。问题是开启科学大门的钥匙,有一句话说:“真理诞生于100个问题之后。”
  另外,社会也要对创新型人才抱有宽容的态度,使其有生存空间。
  汤超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应注重培养其独立人格
  核心素养中的一个关键素养就是创新。创造力是评价学生创新素养的要素之一,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创造力的内涵。
  第一,全面理解学生的创造力,而不是看他获得多少奖项。教育者应点燃学生心中的灯,让他意识到,不管目前(文化课)的成绩如何,他依然可以去创造。
  第二,认识到创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各科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程设计、活动安排等为学生创造创新的机会。
  第三,意识到创造需要环境。创造的环境包括人文环境,也包括单位、组织的环境,家庭的环境,每个环境里的人都应该做到不扼杀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探索未知世界提供安全感。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应注重其独立人格的培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和审辨思维的培养。此外,中小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也很重要。有一句话说,你浑身是铁,能打几颗钉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王英民:创新教育的改革首先要改变课堂
  落实教育改革最根本的是要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培养可靠、合格的人。
  就创新教育而言,作为一线的教师首先要改变课堂。曾有人说,中国学生的课堂有五种状态:沉默,回答,讨论,批判,评价。好的课堂应该能到达第四、第五种状态。虽然目前我国的课堂教学大部分已从“沉默”过渡到“回答”状态,但距离能否“批判”“评价”还有一段距离。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教育改革时不仅要从宏观上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还要落到实处,从学生的自主学习、批判性思维、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入手。
  以英语考试为例,以往的选择题、语法题太多,不太注重语言的实际应用。学生专注于刷题,而对语言的人文性理解不够。所以,所有学科都应通过大纲、考试、课堂体现重视阅读、重视学科实用性等改革思想。
  王灿明:新时代开展创新教育有困难也有契机
  特级教师“人往高处走”、校长的频繁调动以及科技老师青黄不接等问题给创新教育特色学校、相关管理部门等提出了挑战。当然,这些问题的存在并不是坏事,它也为创新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对青少年的创造力发展做了一项研究,他发现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不是呈直线上升,而是呈一条曲线,有高峰也有低谷。四五年级是低谷,高中后开始上升。
  中国的一些研究者在此基础上也做了相关研究,他们发现,国内小学生的创造力发展的低谷在六年级,初中在初三,高中以后一直下降,最低点就在高三。由此可以得出,改革中等教育的任务比改革小学教育的任务更重要,改革临近毕业阶段的教育比改革非临近毕业阶段的教育更重要,改革考试学科的教育比改革非考试学科的教育更重要。如果这三个改革能到位,中国的创新人才就会源源不断。
  谭迪熬总结:各位专家的对话让我们对科技创新教育有了新的感悟与思考。对创新的热爱是人的天性,教师要做的就是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手段,去调动孩子追求创新的内驱力。
  一位科技创新教育专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再伟大的发明只是一颗丰收的种子。科技创新教育要获得丰收,需要走很远的路,付出很多的艰辛。希望各位教师抓住“新课程”“新高考”的机遇,积极投入其中!来源: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4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除尘滤芯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