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保护智力成果 |
发布于:2019/04/07 |
人类社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已经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凸显。如何把知识产权教育深入青少年中,如何将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与知识产权制度结合,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储备基石,已经引起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等部门的高度重视。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体现科技与人文统一的课程。本文就如何利用通用技术课这一平台,在教学中贯穿知识产权教育作一些探讨。 一、利用教材案例 通用技术教材《技术与设计1》苏教版第一章第二节的主要内容为技术的性质。在这一节里,我向学生讲述了电话的发明及其专利申请的故事:就在贝尔提出申请两小时之后,一个名叫E·格雷的人也走进专利局,申请电话的专利权,从而引发了电话专利权之争。1877年,愛迪生又取得了发明碳粒送话器的专利,使得三者之间的专利之争更加错综复杂,而最早的电话发明者意大利人安东尼奥·梅乌奇反倒不被人熟知。 通过案例学习,学生明白了专利是保护技术成果的最强有力的武器,创新是专利的核心要求。 第二个案例是复印机的专利壁垒。美国施乐公司的复印机专利为施乐公司带来了滚滚财源,却又形成了技术壁垒。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使其明白专利既对知识产权有保护作用,又是促进技术创新的动力。 第三个案例介绍我国众多老字号商标(如天津“狗不理”)在国外被抢注,从而丧失商标权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学生理解了商标保护的重要性,增强了商标保护意识。 再如,在教材第三章第二节中,我将重点放在通过创新原则和经济原则进行知识产权教育。我选取了两个案例:苹果手机依靠创新,把手机从功能机时代推向智能时代,迅速受到人们的追捧;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购)通过技术创新、方法创新、系统创新,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上述案例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积极投入创新实践。 在学习技术的道德原则时,我举出了“美容瓜子”的案例。无良商家在瓜子制作过程中加入明矾,用工业盐代替食用盐,用滑石粉或工业石蜡给瓜子抛光,这是不道德的技术设计,会给人们带来严重的危害。 二、课外拓展教育 2017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进行了重新修订。其中,通用技术的五大核心素养被定义为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这五大核心素养既诠释了通用技术课程的特点,又与知识产权教育的精神不谋而合。 通用技术的课程特点决定了通用技术教育的外延。通用技术课程的教育不止在课内,更需要深入的实践活动来补充和拓展。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产权教育的极好阵地。大赛的“三自”原则(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和研究,自己制作和撰写)要求学生充分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即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在提交作品时,我要求学生同时提交一份知识产权声明,增强学生尊重知识产权的意识。同时也让学生懂得运用知识产权保护自己权益的道理,在智力成果还不成熟时,应当学会“有所保留”,一旦成熟应该将其变成论文、专利等加以保护。 专利是学生创新成果的直接体现。经过专利查新后,如果作品具有创新性、实用性,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申报专利,让学生熟悉专利申请的程序。在申报过程中,学生既了解了查新的方法和过程以及专利申请文件的写作要求和格式,又深入理解了专利的相关概念,体会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豪感。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校本课程开展知识产权教育,也可以在世界知识日、科普日通过宣传栏进行宣传。除了通用技术课程,其他课程也可以在教学中渗透知识产权教育。作者:吴垚 来源: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