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七年之痒,你关了吗?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您位于: 首页 → 发明学堂信息  → (浏览)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朋友圈七年之痒,你关了吗? 发布于:2017/12/05
    微信诞生之后,“摧毁”的除了短信业务还有微博。厌倦了各式“大V”“网红”的人们纷纷进驻朋友圈,在这个全新的社交平台开始崭新的时间线。
  从2011年1月21日上线至今,微信时代已经进入了第7个年头,很多人也已经迎来了与朋友圈的七年之痒。日前,《2017中国社交媒体影响报告》指出,中国年轻人群对于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比较警觉,39%的“90后”称已关闭了朋友圈的推送提醒,关闭朋友圈推送提醒的“80后”比例为38%,在“70后”中,关闭的比例为36%。你会关闭朋友圈吗?
  被“圈”起来的日常
  “自拍发吃新妈晒娃秀方向盘,养生鸡汤菩萨生辰给我点赞,横批香港代购。”關闭朋友圈已经两月有余的白领王璐如此总结朋友圈主要内容,“这不是我的原创,但我觉得描述得实在是太贴切了。”
  这个总结多少有些戏谑调侃的意味,但是认真总结下来,朋友圈内容确实无非以下几类:转发公众号内容,可能是与行业相关,可能是社会热点事件,也有可能是心灵鸡汤或养生秘籍;发表个人状态,可能是工作进展,可能是吃饭度假,也有可能是身体或心理状态;再就是一些不知所云的状态,可能是一段文、一张图,也有可能是对象不明的咆哮或吐槽。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包晓英认为,常见的这些朋友圈内容可以看作是人们对于被尊重、被了解的需求。“和其他网络社交平台一样,朋友圈塑造了一个虚拟的我。不能说这个虚拟的自己一定是虚假的,但其中肯定有无意或有意选择的成分,然后就变成了另外一个自己。”
  谈到决心关闭朋友圈的理由,王璐的回答是:“很多人转发的东西都是一样的,刷来刷去都是一样的内容。以前觉得是利用碎片时间关心朋友、了解资讯,现在觉得就是浪费时间。”
  即便是自己发布照片,除了拍照、修图,更大的压力是隔几分钟就刷新看看收集到了多少赞和评价,数目太多担心自己是不是太招摇,数量太少则是担心自己最近是不是人缘不佳。
  关闭朋友圈渐成潮流
  除了陷入“总是羡慕别人”或“处心积虑让别人羡慕”的尴尬境地,关闭朋友圈更加核心的理由是随之而来的社交压力。“动不动就有各种投票、求赞,很多还是点进去找半天找不到。还有各种晒娃的、晒受伤的,不点赞、不关心,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还有各种做代购的,真是烦不胜烦。”
  可以说,达到一定量级后的朋友圈完美地复制和放大了现实中的熟人社会,但是大家之所以喜爱网络社交平台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是可以逃离现实中的熟人社会。2016年,腾讯的一项调查指出,“95后”最常用的社交工具是QQ,而微信的用户大多是成年人。一时间,“‘95后’都用QQ,老年人才玩微信”的段子传遍了互联网。一些“95后”认为,微信就像是“一个气氛尴尬的家庭派对”,但“又不能真的走开”。据《“95后”新生代社交网络喜好报告》显示,高达48.2%的“95后”会屏蔽自己的父母。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关闭了朋友圈。
  关闭朋友圈似乎正在成为一股潮流,就跟几年前大家纷纷离开微博转战朋友圈时一样,甚至有调查显示微博正在复苏。根据8月9日新浪微博发布的第二季度财报,新浪微博的月活跃用户已经达到了3.61亿,移动端月活跃用户占比高达92%。因朋友圈而一度低迷的微博,现在已经收复失地,用户数更胜从前。
  “关闭朋友圈后我确实用回了微博,一方面微博上已经没什么人活动,发点儿啥不用顾虑那么多。二是毫无负担地只看看自己关心的内容,没什么压力。”王璐说。
  离开朋友圈之后
  关闭朋友圈究竟有哪些好处?有媒体记者总结了三点。
  首先是时间再管理。“刷一次朋友圈看起来似乎只需要三五分钟,但一天刷上十次几乎就要一个小时了,把这一个小时利用起来可以去一趟健身房或读完一篇学术文献了。”某互联网公司架构师沈蔚如是说。
  其次是规避社交风险。关于朋友圈的礼仪,不少公众号做过相关的探讨,甚至有“点赞之交”这样的词语应运而生。事实上对于朋友圈的友情管理,越来越多的人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王璐有段时间在国外出差,因为日程繁忙加上时差原因,错过了一位朋友表示心情不佳的朋友圈状态,后来联络便觉得不如原来热络。
  “通过别的朋友才知道,原来她因为我没有即时评论和表示关切而有所不满,或许为了规避风险我当时也应该发朋友圈告知大家,我在国外出差。”对于这样的事情,或许只有“捂脸流泪”的微信表情能准确地表达当事人的感受。“倒不如昭告天下我关闭朋友圈了,这样就再也不用碍于面子转发各种关系新闻和投票信息了,难得清静。”
  三是不再碎片化消解自己的感情。电视节目编导王珅说,自己以前有写作的习惯,但是这一两年来却发现愈发难以完整表达感情或想法。“我分析了一下觉得是因为信息获取太容易了,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很容易找到共鸣,然后在这种共鸣中消解掉,从而失去了很多创造力。而各种获取信息的途径中,朋友圈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但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离开朋友圈并不代表着离开网络社交平台,而是可以通过采取不同平台实现不同需求的方法来缓解网络社交压力。晒照片用instagram,追星用微博、贴吧,发心情状态用微博小号或者微信分群组显示。至于朋友圈,不妨只留下一条无伤大雅却也并不走心的时间线。(据科学网)作者:张晶晶 来源: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4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除尘滤芯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