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联姻互联网巨头:双重压力倒逼创新 |
发布于:2017/10/30 |
近期,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不约而同与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和京东四大互联网巨头展开合作,领域集中在金融科技方面。 从2011年至今,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攻城略地,银行传统的“存贷汇”业务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此外,银行自身的资产负债规模快速扩张,业务量呈几何级数增长,原有的科技系统已难以满足自身需要,迫切需要改进和升级。以建行为例,2017年6月,该行耗时六年时间打造的“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全面竣工并成功上线。 除建行外,其他银行亦有类似动作。如6月1日,浦发银行宣布上线新一代核心系统,将在客户体验、安全性、产品、服务、运营流程等方面带来提升。 驱动银行变革的首先来自外部压力。 自2011年5月26日,支付宝、财付通等27家公司获得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开始,在小额支付领域,银行始终处于劣势。 艾瑞咨询6月发布的2017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行业研究报告显示,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为11.9万亿元,其中支付宝市场份额为61.5%,财付通为26.0%,形成双寡头格局。 而一向是银行传统优势的账户和存款也被余额宝和众多互联网“宝宝类”理财产品所打破。天弘基金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底,余额宝规模已达1.43万亿元,超过招商银行2016年底的个人存款总额。 在银行意识到挑战并觉醒时,它们开始了变革与创新,并开启了与互联网金融的竞合之路。 3月28日,建行与阿里巴巴、蚂蚁金服达成战略合作;6月16日,工行与京东签署全面合作协议;6月20日,农行与百度达成战略合作;6月22日,中行和腾讯联合设立“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 民生金服总裁侯本旗表示,银行与互联网公司技术的合作只是一方面,深层次的原因是客户行为的变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许多客户的消费、理财、支付等行为不断由线下往线上迁移。银行账户沦为他们工资收入和转账的一个通道,支付、理财等业务则享受互联网金融提供的便利,只有在办理按揭贷款等大额业务时,才会把目光投向银行。 建行信息技术管理部总经理金磐石也坦言,互联网企业有很多值得银行学习的地方,“他们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敢闯敢拼,创新没有边界”。 金磐石认为,金融科技本质还是金融。有两种类型,一种是IT公司做金融业务,另一种是银行通过IT做金融科技。传统银行仍具有优势,比如在数据方面,银行的账户信息真实度更高。 金磐石表示,银行和互联网企业下一步的合作应该是专业专注。“互联网专注技术,理财、信用卡等回归银行。如果双方在某一领域都有业务开展,合作的前景堪忧。” 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在风控方面也遇到不小的挑战。 “互联网企业经过风险的洗礼后,才会意识到金融产品刚性兑付的问题很难打破,高收益给了客户,风险却留给了自己。这也使得互联网企业开始对金融和风险有了敬畏之心。”侯本旗说。 蚂蚁金服CEO井贤栋在近期表示:“蚂蚁金服擅长的是科技,定位是一家科技公司。对目前积累的技术能力,我们将全面向金融机构开放。相应的技术能力,成熟一个开放一个。” 除了外部竞争,银行资产规模扩张和业务高速发展也对其原有的IT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建行为例,该行的资产总规模从2011年底的12万亿元增长至2016年底的20万亿元。2011年建行的网络银行客户数为8454万户,手机银行客户4695万户。到了2016年底,其个人网银用户增至2.37亿户,手机银行用户2.23亿户,交易量更是达日均7亿至8亿笔。 若银行的系统不升级改造,根本不可能支撑现有的交易量。 侯本旗坦言,与互联网企业比较,银行流程效率明显偏低。“问题的核心在于不知道谁对流程的效率和客户体验负最终责任,各个部门都可能以风控的名义增加业务环节。有时风控异化为控制本部门的风险和责任,结果就是業务办理慢,用户体验不佳。”因此,系统的改进和升级,需要由“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转变。 在银行开启创新及变革的同时,传统的机制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创新有所制约。 在侯本旗看来,业务创新方面,银行是产品驱动型,目标是优化提升,更好地服务客户;互联网企业是客户驱动型,目标是解决客户问题,更多地获取客户。 还有一点差异是创新的产品和服务对象方面,银行多是面向已有客户,而互联网公司是面向整个客户群。以线上的信用贷款创新为例,银行和互联网公司的线上信用贷款一样便捷,但业务逻辑不一样。银行更多是基于内部数据服务存量客户,互联网公司更多是基于内外部数据服务内外部客户。两者在合作中相互借鉴,银行可以从互联网公司的获取客户和业务创新模式中,看到更多的获取客户和创新可能性;互联网公司可以从银行的风控模式中,看到自身业务边界。 金磐石总结道:“现在一流的银行一定是一个好的科技公司。衡量一家银行是不是国内最佳、国际一流,科技很关键。好多银行IT做不好,是因为之前并不是以客户体验为中心开发系统。”(据21世纪经济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