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失败的航天不叫航天 |
发布于:2017/08/21 |
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发射第二次失利了。很多人伤心、难过,甚至愤怒。不过,只要弯下腰细细找问题,然后举一反三想对策,天塌不下来。 按计划,今年11月嫦娥五号要登月,要把火箭问题留到那时吗?后续,2019年发射长征五号B火箭,紧接着还要发射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如果把问题积累下来,威胁到航天员的生命,才是更大的损失,才会给中国的航天雄心真正地泼上冰水。 长征五号去年首发成功,今年第二次失败。毕竟,成功不等于成熟,一次成功不等于次次成功,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概莫能外。正因如此,航天是风险最大、牺牲也最大的行业。 但中国航天确实太优秀了。航天人一直在与失败对着干——不怕失败,更在全身心地研究失败。因此,中国航天的成功率才将美俄等国甩在后面。 然而,一次次沐浴在巨大的成功与荣耀中,会不会遮蔽一些问题?会不会在一些细小环节上疏忽?会不会有人麻痹大意?每次看见航天员,看他们矫健地走过欢呼的人群,心里都默默地崇拜火箭、飞船的制造者。十万支元器件、八大体系交织在一起,却没有出一点差错,这是一道多么高难度的试题。载人航天的万无一失建立在对抗风险率的基础上。在每一次成功之前,需要多少次小的失败、小的阵痛来填补?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还只相当于襁褓里的婴儿。 失败、错误是成功的沃土。但从现实看,发射失利是几亿乃至几十亿的经济损失,多少人的工作归了零。一位航天人在这次发射任务失利后对笔者说,高风险一直在那里,成熟远比成功难。急功近利是航天人的天敌,这一次自然不会放过深刻反思与追责,任何管理上的疏漏与失职都是一种犯罪。 在此,笔者希望航天人狠狠追责,狠狠改正,然后找出举一反三的方法,避免类似的问题出现。有些批评说航天部门薪水低,赶不上房价涨,年轻人因此都离职了。这恐怕看低了航天领域的年轻人。当年两弹一星成功时,科学家们不都在戈壁里封闭试验,不都几年见不到妻儿吗?即便在今天,在航天部门,那些奋斗的年轻人对现实生活的考虑,仍然比其他同龄人要平淡得多。 在这个时刻,不相干的指责或者同情都是干扰,都无助于帮他们把受伤后的烦躁、懊恼与愤怒抚平。一位航天的总师这样说,媒体与公众也会在理性的分析与反思中走向成熟。是的,发射场不是名利场,更不是秀场,这里是战场。媒体人和公众更要多些冷静,少些狂热,让航天人在安静的反思中走出失败的阴影!(据中国青年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