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App 背离用户思维 |
发布于:2017/07/24 |
6月11日,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社科院语言所修订的《新华字典》App上线。《新华字典》自20世纪50年代出版以来,伴随了几代人的启蒙教育,身上附着了不少的时代痕迹和文化意义,该App一上线便赢得了网友的关注。可网友发现,免费版一天只能查两个字,想要继续使用,就得付费40元。而纸质版的《新华字典》在某电商平台上的售价仅为19.9元。 事实上,付费很正常,尤其是对于《新华字典》这样的经典权威工具书来说,再加上邀请著名播音员李瑞英朗读,也算有诚意。但在今天的互联网领域里,这样的付费模式却显得过于20世纪。 工具类软件的收费模式有两种:付费或免费后以增值服务收费。前一种是用户直接付费下载,想要走通付费模式就必须拥有“护城河”,比如Photoshop等,在技术上的无可替代保证了用户的付费可能。 而对于其他工具类软件来说,通行的途径是“基本功能免费,高级功能收费”,比如让免费用户享受基本的查询功能,而如果需要去除广告、使用更多附加便利功能则需要额外付费。从商业逻辑上说,这是先用免费保证基本用户数,再从免费用户中定位出付费人群收取费用。 《新华字典》固然权威,但在随手“百度一下”就能查询字词意义的时代,它已经丧失了最大优势。现在这个每天免费查询两个字的设定更显得没诚意,既不能满足日常需求,也不能让人激起付费欲望。 互联网时代的产品模式是用户导向,先满足用户需求,再来建立付费模型。但《新华字典》App如今的模式却只考虑了自己如何收费,而没有考虑花费流量下载的用户能得到什么。 要求网友下载一个App再付费40元查询网络上遍地免费的内容,如果为现在的《新华字典》App总结一个模式,那就是传说中的“信仰充值”。信仰充值指的是网友在面对明明可以免费获取的内容时,依然出于热爱、志趣认同等原因选择付费。而《新华字典》App似乎还没到那一步。 从互联网产品的角度出发,《新华字典》App完全可以凭借权威和专业走免费流量和广告的模式,或者是提供更多有创意的附加价值,甚至是向教育和咨询延伸等,这一切的前提是用户需求至上。但如今过度短视的付费模式使得这款App陷入尴尬:免费的部分不被网友认可,付费的部分没办法为用户提供价值。 《新华字典》App的开发原本是一个不错的尝试,但开发者首先要学会互联网时代的用户思维,先为用户创造价值,再来为自己创造利润,这种理念恰恰与传统、权威和垄断背道而驰。学会扭转思维拥抱用户,这是拥抱互联网的第一课。(据新京报)作者:胡涵 来源: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