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共享之名,充电宝能否站上风口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4年4月24日 星期三 您位于: 首页 → 发明学堂信息  → (浏览)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以共享之名,充电宝能否站上风口 发布于:2017/06/26
    如今,没电恐惧症已经成为“低头族”们的通病:手机一旦没电,就如同与外界失联,甚至出现恐慌、焦虑等症状。中国企业家嗅到了商机,借着当下“共享”流行的势头,推出共享充电宝,直击手机用户痛点。4月以来,共享充电宝企业融资金额突破3亿元,超20家机构入局。
  5月4日,聚美優品宣布将以3亿元人民币收购共享充电宝企业深圳街电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街电科技”)股权。CEO陈欧更是宣称这是其亲自抓的一个项目,并表示:“聚美优品对该项目的投资无上限,未来3个月内将继续注入几十亿的资金。”
  不过,聚美优品投资共享充电宝却遭遇了王思聪的吐槽:“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而随后陈欧给出了听上去“针锋相对”的回应。陈欧和王思聪的你来我往倒是将共享充电宝推上了全网热议话题。这也让公众意识到,共享充电宝原来已经这么火了,已经成为投资界的新宠。
  出门为何还背充电宝
  当下,需要在外充电的人越来越多。与手机充电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共场所的插座资源很少,一些餐厅、咖啡厅不再配备插座,以此提升“翻桌率”。
  充电宝成了多数人的选项。然而,充电宝的体积和质量都不小,电量大的充电宝约为500克。中国自2013年普及移动支付以来,用户已经形成轻便出行的习惯。出门连卡和钱包都不想带,带着充电宝出门无疑与生活习惯背道而驰。
  在此情形下,共享充电宝进入大众视野。
  真正把共享充电宝推向风口的是近期密集的融资。共享充电宝企业成为投资者手中的香饽饽,来电、魔宝、街电、小电等在3月31日后迅速完成融资,其中来电科技融资超亿元,街电科技融资近亿元,小电融资几千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巨头中的两家已经入局。先是腾讯成为小电的战略投资方,来电科技也已和蚂蚁金服达成战略合作,推出信用免押金服务。用户可在其自助租借网点,凭借芝麻信用积分免押金租借充电宝。
  多种共享“玩法”专治没电焦虑症
  共享充电宝正在迅速占领市场。多家共享充电宝创业公司“玩法”各不相同,主要分为三大类。
  一是移动模式下的移动共享,代表是来电科技,主攻大场景。人和充电设备都可以移动,比如从A地借充电宝到B地还,包括商场、高铁、火车站、机场、景点、医院等人流量大的地方,一台单机设备可放几十个充电宝。
  二是固定场景下的移动共享,代表是街电科技,主攻小场景。人在A点附近活动时,有借充电宝的需求,可以从一个占地相对较小的机柜里付押金后借出。场景包括餐厅、酒吧等,一般单柜有6个或12个充电宝。
  三是固定场景下的固定共享,代表是小电,主打的是每一张桌面。桌面上有共享充电宝时,不需要交付押金,扫码付费后就可以直接充电。
  从操作流程来看,共享充电宝的借取流程大致为扫码、注册、付款、借出,一般情况下整个流程花费不到3分钟。归还方式则类似于共享单车,用户可以在公众号平台上根据充电宝的GPS定位就近归还。三种模式的付费方法都选择了扫码付费,一般为前0.5小时~1小时免费,此后每小时收费1元。
  需求诚然存在,挑战依然不小
  充电需求诚然存在,但共享充电宝要生存下去仍然要面临挑战。首先就是消费者对于这个需求的频次究竟有多高?毕竟从人们自身的使用规律来看,在出行之前,人们基本上是会让手机保持电量充足状态的。
  而即使有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移动设备用户数接近50亿,中国已经超过13亿,每天大概有10亿多次充电行为,有1亿多次充电行为在家和办公室以外,国内存量的充电宝有20多亿个。
  但若将数据折算一下就能发现,在外充电的比例可能在7%左右。从另一方面来看,以共享充电宝当前的押金解锁、以小时计费模式来综合计算,其并不比消费者自己购买一个可以多次重复使用的充电宝划算。
  第二,共享充电宝瞄准的是智能手机电池续航能力不佳的现实,但需要正视的是,如今在厂商系统优化、处理器制程工艺进步和电量增进的多重优化下,多数智能手机已经能达到一天一充的续航能力。从相关数据来看,智能手机正朝着大电池的方向发展。此外,新电池的技术研究也在不断发展。如超级电容器电池、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锂硫电池、钠-二氧化碳电池等的研究有望为智能手机带来革命性提升。
  第三则是共享充电器的安全问题。目前,诸多免费的充电设备看似免费实则内藏猫腻,以免费之名盗取用户信息或进行病毒植入、程序安装等。如在今年央视315晚会上,就曝光了免费充电桩的猫腻:用户手机连接一个看似普通的充电桩,照片就被泄露,短信就被查看,账户就被消费。这种现象的存在对消费者信心的打击是巨大的。
  而另一方面则是共享充电宝本身的安全性。当前智能手机的充电规格、型号不一,而共享充电宝是否能满足智能手机的型号差异也是一大挑战。而假设用户在充电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又该如何归责,在当下可能还是处于剪不断理还乱的尴尬境地。来源: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3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