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6年度搞笑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在哈佛大学举行,今年已经是该奖项诞生的第26年。比起严肃的诺贝尔奖,搞笑诺贝尔奖更是一些喜闻乐见的科学解答——用不正经的方式让人们很严肃地反思一些哲理以及补充一点创造力。来看看今年都有哪些“乍看之下令人发笑,之后发人深省”的研究吧。 为啥吸血的虻“不待见”白色的马?匈牙利的7位科学家通过研究证实,奥秘在于水平偏振光。昆虫们喜欢往水平偏振光多的地方跑,因为这种地方在它们眼里亮晶晶的,就像它们熟悉的水域。它们也通过水平偏振光来寻找自己的“吸血”对象。深色马反射的偏振光更显眼,而白色马反之,因此它能躲过虻的吸血攻击。除了虻,很多昆虫都有类似特性。比如蜻蜓也容易把光滑方正的墓碑表面当成水面,停在那里不走。 如果你觉得身体左边痒,请对着镜子挠挠身体右边,你真的会觉得身上没那么痒了……这不是开玩笑,而是德国科学家用对照实验发现的结果。精心摆放的镜子和相应位置的挠痒,能让你在视觉信息的引导下,把镜子里的右胳膊看成自己的左胳膊。而且,如果你只能看到镜子里被挠的右胳膊,止痒效果还会更好。 其实,此时你的视觉和触觉产生了矛盾,为了处理这些矛盾信息,大脑可能以镜子里看到的挠痒为依据,进行了触觉转移。 做人太累了,我想要当山羊、狐狸以及水獭……生物学奖获奖者托马斯·司怀特斯给自己的双手双脚都戴上了特殊器具,然后以四足着地的方式和一群山羊度过了3天,并尝试跟它们一起迁徙觅食。 还有一位获奖者查尔斯·福斯特花了大半辈子致力于“在野外当一只动物”。他当过狗獾,在威尔士的山洞里和狗獾们一起吃过蚯蚓,他还在伦敦当过狐狸,并曾学着水獭那样用牙齿捕鱼。 伊芙琳·德比和同事们询问了超过1000名说谎者的说谎频率,并判断要不要相信他们的答案。通过对这些年龄在6岁到77岁之间的测试者的研究,他们发现,每个人一天要说2.2个谎,另外,小孩儿和老人比较诚实,青壮年比较爱说谎。不过,这些科学家怎么知道测试者在研究中是否对他们说谎了呢? 除此之外,生殖奖颁给了已故的艾默德·沙菲克,他研究了穿聚酯纤维、纯棉和羊毛裤子对老鼠性行为的影响。认知科学奖由两位心理学家东山笃规和足立浩平获得,他们研究了弯下腰时从两腿之间看到的世界与平时是否不同。令人尴尬的是,大众汽车公司获得了化学奖,该公司在接受汽车测试时,总能神奇地自动减少排放量,以此“解决”了机动车排放污染问题。(据果壳网、中国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