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创新开启智慧之门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4年4月20日 星期六 您位于: 首页 → 发明学堂信息  → (浏览)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用科技创新开启智慧之门 发布于:2016/11/18
    近年来,我们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拓展教育新渠道,以校园科技创新为抓手,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学校先后被评为赤壁市“市长杯”青少年科技创新优秀组织单位、赤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基地、湖北科普示范学校、湖北省创新示范学校、全国科技教育创新优秀学校。
  一、更新教育理念
  学校组织青少年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时,往往被两种论断束缚:一是“无时无能”论,认为课时有限,没有时间让学生搞科技创新,学校和教师也没有条件和能力组织学生开展相关活动。二是“无效无关”论,认为组织青少年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耗时长、成效低,甚至认为科技创新与己无关。
  为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广播、宣传栏、报刊等多种形式,对师生进行宣传和解说,提高了大家的认识。
  对校园科技创新的认识,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让每个学生充满自信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写了一本名叫《EQ》的书,“每个人都有创造力”是这本书的主要观点,这一观点也为儿童多元智力理论所认可。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鼓励学生时刻保持“我能行”“我最好”的精神状态。
  2.让学生善于提问
  科技创新的关键是选题,为突破这个难点,我们做了大量研究,提出了校园科研选题的基本思路,指导学生在“常人易忽略的地方、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己熟悉的社会实践中、从别人的论文著作中、从失败的演示或学生分组实验中”等处选题。提醒学生选题要体现时代性、落实生活性、突出趣味性、注意可行性、倡导开放性、富有创造性。
  3.让更多的学生有发展
  在多年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我们总结了“加、减、扩、缩、变、改、联、学、代、搬、反、定” 十二字创新法,要求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做起,把生活中繁杂的变简单、抽象的变具体、丑陋的变美丽、笨重的变灵巧、落后的变先进、未知的变已知,开启学生的创新之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二、创新活动方式
  让校园科技创新活动充满活力,就要不断创新活动方式,改进教学方法,做到目的明确、方法多样。
  1.高点定位,明确活动目的
  科技创新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我们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与赤壁市博物馆、科技馆、环保、消防等部门联合搭建了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基地,组建了青少年科技活动网络。
  其次,降低门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学生都能参与的科普作文、科普绘画为科技创新活动的起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把握研究的高度。在设计、组织和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时,应做到全员参与与重点培养结合,学生提问与教师选题结合,实践操作与逻辑思辨结合,在实施过程中突出活动的科学性、新颖性、实用性、原创性。
  2.高质引导,注重活动效果
  一是面向全体,做到全员参与。对教师,我们不以学科和年龄作为科技辅导员取舍的条件,提倡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对学生,我们不因学生的智力、能力等差异作为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取舍的条件,鼓励学生全员参加。
  二是注重落实,做到全程指导。一方面,对学生选题和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宏观指导、分析、修正以及评价。另一方面,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对活动中的关键环节进行微观监控,及时点拨。
  三是齐抓共管,做到全面渗透。校园科技创新活动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只有多学科、多领域、多层面和多方位渗透,做到时时、处处、科科、人人都注重和参与,才能取得实效。
  3.高处发力,提升活动档次
  一是借助专家指导,丰富活动内容。
  二是借助激励机制,让活动持久。将科技创新活动纳入教师工作量化考核,对科技教育先进班级及个人进行表彰。
  三是借助宣传媒介,让活动不断壮大。
  三、革新保障机制
  为保证学校科技创新活动持久而有序地开展,我们在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活动策划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用制度推进校园科技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操作平台基地化
  坚持办好一年一度的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立足日常,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大赛和科技实践活动。
  2.辅导队伍专业化
  通过“一师一优课”“青年教师研讨课”“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让教师展示教学艺术,提高执教能力。搭建“校际协作”平台,选送教师外出学习、交流,了解行业现状。通过个人自学、任务驱动、同伴互助,积极开展科技创新等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3.学生活动常态化
  以课堂为阵地,落实科技创新活动的普及。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创新精神、创新知识、创新方法的教育,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
  以品牌为抓手,促进科技创新活动的质量。学校借助“科技艺术节”“第二课堂”“创新大赛”三个平台,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全员参与、重点突破的校园科技创新活动运行模式。
  以校本课程为载体,提升科技创新活动的品味。校本课程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探究式的活动增强自身的创造力,以此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作者:黄新阶 余先德 来源: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3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