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跑小蛙:让孩子在游戏中运动 |
发布于:2016/10/09 |
“现在有多少孩子还不会走路甚至连说话还不利索,就会玩游戏了,盯着手机、平板电脑的屏幕一看就是好几个小时!”还没等央视《创业英雄汇》导演张兴权说完,许多人表示深有同感。 对于这种“管不住也没法管”的状态,有一个人却开始思考——怎么才能既让孩子玩游戏,又避免孩子沉迷游戏? 这个人名叫宋子健,想这个问题时是2012年的初夏。6月27日,国内唯一一款基于单个三轴加速器进行准确体感识别算法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微跑小蛙在北京首次亮相,宋子健用四年的时间向世界宣告:他做到了。 小蛙从很牛的想法开始 像许多拥有改变世界的梦想一样,宋子健的梦想开始于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实验室。那时他还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博士,一天,他突发奇想:有没有可能创造一个东西,既好玩又很健康呢?可以户外运动时用它,打篮球时用它,并且还可以做自然交互。“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同学,他说你这个想法很牛,咱们想想怎么做吧。”宋子健说,“于是,我们在一个不足十平方米的实验室里开始了‘小蛙’的梦想。”刚开始,宋子健和他的小伙伴还不敢擅自去做,“因为那时创业环境并不好,学校还不太鼓励”,所以他们就选了一个比较僻静的地方——一间嗡嗡作响的机房,“正因为噪音大,所以没人愿意去,于是就被我们租用了。” 经过一年的潜心研究,宋子健并未得到期望中的进展。“国内外都没有相关的解决方案。这让宋子健一度想要放弃。就在这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田苗鼓励他们坚持下去。回望整个创业历程,宋子健曾无数次面对这样濒临放弃的关卡。“最让我感到庆幸的一件事就是坚持下来。”2013年,小蛙开始有了自己的小团队,宋子健决定从失败的迷茫中站起来,全心全意做这件事。 2014年,几个合伙人凑了40万元租下一个很偏的办公室,在二手市场淘来许多便宜的家具和办公用品,还在中关村倒腾来一些廉价的服务器,开始了全职创业。然而创业并没有想象的那样一帆风顺,到了2015年,项目一度无法进行下去,最落魄时,几位合伙人十个月没开出工资,就连房租都交不起。而这时,国家开始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批孵化器开始崛起。小蛙团队将二手家具变卖成三手家具,换了3000元钱,作为三个月的租金入驻了一家孵化器,“至少有个办公的地方。”宋子健说。 《创业英雄会》上爆了灯 所有的梦想都值得被坚持,所有的坚持都是值得的。2015年下半年,微跑小蛙开始收到来自各方的关注。这年10月,微跑小蛙获得国际大学生iCan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北京大学教授张海霞如是形容宋子健和他的团队:“用原始创新追逐心中最纯洁的创新梦想。” 2015年底至2016年初,微跑小蛙获得百万级融资。今年5月,宋子健参加CCTV2的《创业英雄会》,展示微跑小蛙带给孩子的集体能、脑力为一体的绿色健康的娱乐方式,现场赢得15位投资人亮灯,出资高达9800万元人民币,一举打破节目开播以来最高融资纪录。6月16日,微跑小蛙在中国最大的智能硬件创新创业平台——硬蛋上开始众筹,仅用了12个小时,就以超过原计划1000%的成绩成功众筹破百万元,截至目前,微跑小蛙众筹成绩已达110万元……“我们有梦想、有激情,也会坚持,但在这之前,我们缺金钱,而今天不缺了。”站在资本的春天,宋子健感慨万分。 2015年10月,微跑小蛙入驻北京硬蛋空间。11月初,微软亚洲研究院前常务副院长李世鹏博士加盟硬蛋任CTO并宣布组建硬蛋实验室团队,微跑小蛙作为当时的十大明星团队入驻实验室。硬蛋从供应链、渠道、融资、品牌以及整个线上销售上和微跑小蛙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帮助微跑小蛙半年内成功实现产品迭代。“得知我创业后,最困难时我的许多同学、朋友都借过我钱,妻子还为了我辞掉家乡公务员的工作来到北京。”宋子健说,“2015年,我们挤在一间月租500元的小屋子里,即使这样,她也从未动摇过支持我创业的心。” 爱玩平板游戏小朋友的福利 在6月27日微跑小蛙新品发布会现场,笔者看到了这枚只有硬币大小的产品。它的待机时间长达6个月,不同于其他基于摄像头技术的体感游戏机,这款产品不仅非常小巧,可以通过蓝牙轻松链接各种手机、平板、电视盒子等设备,同时还能随时随地体感互动。“微跑小蛙是一种体感交互的创新,在脚上佩戴小蛙后通过自然的身体左右跨步移动、跳跃等动作就可以实现体感操控,对于整天抱着手机平板玩游戏的小朋友来说真的是一个大大的福利。”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尚俊杰表示,“用了这样一款创新产品,孩子既能高高兴兴地玩,又可以得到运动锻炼,家长们也不用担心玩游戏有害身体健康。”小蛙同时还有运动计步功能,小朋友们平常可以当做智能手环来使用。“虽然这是许多智能手环都有的功能,但小蛙还同时具备运动轨迹功能,家长可以用APP轻松查看孩子的日常运动量,以及游戏过程中的运动消耗情况。”宋子健把这些贴心的设计称作“为爱而生的设计”,在做出一款让游戏更健康的创新产品这件事上,他还将继续专注、继续坚持下去。作者:刘晓莹 来源: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