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张衡 (二十一)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4年4月21日 星期日 您位于: 首页 → 发明学堂信息  → (浏览)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张衡 (二十一) 发布于:2016/05/23
    张衡地动仪的内部结构原理,史书上的记载非常简略,使人无法详知, 这是很令人遗憾的。在张衡以后,我国历史上有几位科学家对于地动仪有过 专门的研究。例如南北朝时的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人信都芳曾经把浑天、 欹器、地动、铜乌、漏刻、候风等机巧仪器的构造,用图画绘写出来,并且 加以数学的演算和文字的说明,并把这些资料编成一部名叫《器准》的科技 名著;隋朝初年的临孝恭也写过一本《地动铜仪经》的著作,对地动仪的机 械原理,作了一些说明。但是这些重要著作,也没有能够留传下来。近代中 外科学家做了不少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复原方案。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 馆展出了王振铎复原的张衡地动仪模型。但是在准确测定地震方向的问题 上,王振铎的模型和《后汉书·张衡传》中的记载仍有出入。
      张衡地动仪的内部机械的具体构造,虽然早已失传了,可是近年来我国 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凭借他们所掌握的现代科学知识,依据《后汉书·张衡 传》的有关记载,参照考古资料,经过多方面的探索,终于考证推论出1800 多年前张衡制造的地动仪的机构原理,并且设计了这座仪器的想象图。       《后汉书·张衡传》中所载地动仪“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这是地动仪的主要结构。根据许多学者的反复研究,张衡地动仪的基本构造 符合物理学的原理,它同近代地震仪一样,是利用物体力学的惯性来拾取大 地震动波,从而进行远距离测量的。这个原理到现在也仍然在沿用。王振铎 先生比较正确地推断出这座仪器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竖立在仪器樽形 部位中央的一根很重的铜柱,铜柱底尖、上大,相当于表达惯性运动的摆, 张衡叫它作“都柱”;另一部分是设在“都柱”周围和仪器主体相接联的八 个方向的八组杠杆机械 (即在都柱四周围连接八根杆子,杆子按四面八方伸 出),直接和八个龙头相衔接)。这八根杆子就是《后汉书·张衡传》中的  “傍行八道”,也就是今天机械学上所说的“曲横杆”。这两部分都设置在 一座密闭的铜体仪中央。但因为“都柱”上粗下细,重心高,支面小,象个 倒立的不倒翁,这样便极易受震动——即令是微弱的震动——而倾倒。遇到 地震时仪体随之震动,只有“都柱”由于本身的惯性而和仪体发生相对的位 移,失去平衡而倾斜,推开一组杠杆,使这组杠杆和仪体外部相联的龙嘴张 开,吐出铜球,掉在下面的蟾蜍口中,通过击落的声响和铜球掉落的方向, 来报告地震和记录地震的方向。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3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