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郦道元 (五) |
发布于:2016/02/03 |
孝文帝于公元491年正式亲政时,年仅25岁,可谓风华正盛,意气风发 之时。他励精图治,大胆革新,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改革, 史学家统称为孝文帝改革。他的改革目的在于提高鲜卑民族素质,努力改革 作为一个游牧民族的长期游牧习气,在社会生活各方面向汉族学习,最终推 动汉化进程。他改变了拓跋部长期的辫发制,改用汉族的束发发式。着汉服, 用汉族礼仪,大力宣传儒家思想观念,恢复孔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重修 了孔庙。着手封建学术文化的恢复开展,如设立官学,搜求古书等等。他的 这此举措,无疑极大地推动了北方内迁民族的汉化过程,同时也得到了汉族 士大夫知识分子的支持,郦道元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已经把北魏王朝看成为 一个继承了汉族文化的封建正统王朝了。从拓跋焘任用汉族知识分子以来, 日见成效的北魏汉化,到孝文帝统治末期已经基本完成了。 孝文帝改革的重大举措是迁都洛阳。在拓跋焘时北魏已统一了北方,而 且北魏的疆土不断向西、向南扩张,平城却偏在一隅,与这种形势显然已不 相适应,孝文帝还曾表示要统一全国的决心,迁都问题就日益突出表现出来 了。拓跋宏知道要“经营天下”,平城是难以满足作为一个大帝国首都的各 项条件的,首先难以解决的就是交通问题,平城的道路虽经多年修建,但因 处于山区,与广大平原地区的联系仍很困难,另外还有日益严重的粮食问题 和其它社会问题。而洛阳是中原名城,作过几个王朝的都城。迁都洛阳无疑 会产生重大的政治影响,这是孝文帝最为看中的。况且洛阳居天下之中,可 谓四方辐辏之地,与各地区交往都很便捷,对于一个正在发展的帝国来讲, 选它为都,真是再合适不过了。自然,任何改革的实行中都会有反对派,孝 文帝改革也不例外,他们大多为鲜卑贵族,长期以来在平城地区发展势力, 作威作福,形成了一个守旧的利益集团。为了保持特权,他们极力反对迁都。 孝文帝并没有因为这些人的阻挠而停步,他多次与守旧派进行论战,最后冲 破阻力,于公元949年正式迁都洛阳。同年还正式下诏禁止穿胡服。两年以 后,孝文帝又宣布改变鲜卑族的姓名,把拓跋氏改为汉姓元氏,拓跋宏就改 称元宏。孝文帝认为,拓跋代表着土地,与古代的黄帝有血缘关系,黄土地 是“万物之元”,所以应改姓元氏。从他的话语中我们看到的是汉族儒家思 想观念,可见北魏时鲜卑族的汉化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不只是自己改,王族的姓氏拓跋均改为元。其它的少数族姓氏也都改变为汉姓或逐渐向汉姓 转化,如达奚氏改奚氏,拔拔氏改长孙氏,丘称穆陡氏改穆氏,步六孤氏改 陆氏,贺赖氏改贺氏,独孤氏改刘氏,尉迟氏改尉氏等等,不胜枚举。这样 一来,单从姓氏上,汉人与非汉人已经难于区分了。此举也是汉化过程的最 后一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