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李约瑟 (十九)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您位于: 首页 → 发明学堂信息  → (浏览)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李约瑟 (十九) 发布于:2016/01/20
    从一开始,李约瑟等就感觉到,要使这一探险获得成功,无论欧洲人或 者中国人单枪匹马总归不行,谁也不会独自具备那么广博浩大的知识面,合 作是必不可少的。在开始编写的最初9年里,王铃成为他的得力助手。王铃 后来曾担任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的中国文学教授,是李约瑟在四川李庄认识 的朋友,当时他是中央研究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专攻火药史。1957年 以后,李约瑟的主要合作者是鲁桂珍。鲁桂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秘书局工 作多年之后与李约瑟相处。他俩工作了20多年之后逐渐认清,即使他们二人 都能活得像创世纪上麦秀希勒 (据说活了969岁)或者中国彭祖(800岁) 那般长寿,也无法全面完成目前待做的工作。于是,他们的小组吸收了散布 在全世界的 20多位合作者,例如澳大利亚格里非斯大学中国文学教授何丙 郁,在炼丹术与古代化学方面给以帮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汉堡教育研究所 肯尼斯·鲁宾逊在物理声学方面给以帮助。李约瑟的夫人李大斐在中国抗战 期间与李约瑟同在重庆,虽然她本人一贯忠诚于攻她的生物化学专业,但对 李约瑟的编书计划始终给予鼓励和支持。
      这样汇集百家、贯穿古今的宏伟编写规划绝非肤浅仄陋的“专家”们所 能设计,必须学贯中西、学识渊博的通才才行。李约瑟提出写好《中国科学 技术史》的人应具有六项条件:1.科学修养;2.科研经验;3.熟谙欧洲历史; 4.中国人民的生活经验;5.通晓中国古今语文;6.中国学人的良好协作。实 际上最紧要的是对中国、中国人民、中国科学的热爱。
      应该指出的是:剑桥和牛津两所大学有一个特殊的条件,这就是他们能 让一位生物化学教授去全力以赴从事汉学和科学史这类同他所在的系的学科 无直接关系的研究计划,这在其它大学是难以办到的。此外,这两所大学在学术切磋方面也有许多优点。有一次,李约瑟为要解决一个有关植物学的问 题,就约请了希尔博士到他的书房共饮午茶。当遇到炼金术问题的时候,李 约瑟请来了剑桥的一位冶金学专家查理士共进晚餐,向他求教。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4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除尘滤芯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