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微生物学生理学特征和环境特征 |
发布于:2015/12/04 |
本书介绍了纳米生物学和细菌的纳米级系统,着重讨论了当前研究阶段下细菌内部和表面结构的相关问题。开始的章节讨论地球化学与生物医学界研究环境中存在的纳米细菌所引起争论,之后的章节分别讨论了羧、S-层结构、细菌的滑动运动、铁聚合能力生产的纳米磁铁矿。其中,介绍革兰氏阴性菌外膜囊泡活动的部分,分析了外膜囊泡对细菌的辅助功能及其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介绍细菌分泌可溶性活性元素的部分,分析了能够产生的金属纳米粒子和胶体,体现出细菌和矿物的相互作用;介绍细菌纳米线结构的部分,分析了这种结构在细胞外部的电子传输中的具体运用。本书还对细菌的纳米级驱动活动进行了分析,包括鞭毛的旋转原理、ATP合酶产生能量的过程、DNA组装,以及分泌系统产生的蛋白质跨膜转运机制。 本书尝试向读者证明原核生物的微观分析的重要性,重点分析了细胞的内部或表面的纳米结构及其运行过程,这些结构多具有类似机械的功能。每一章节的作者都是各领域的领军专家,能够向读者呈现最先进的研究结果。高速发展的纳米生物学会将促进多个领域的发展,例如未来的科学、商业和医疗事业等。此外,细菌的生物、物理特性结构可以激发纳米科学家的研究兴趣,可以利用一些通用的原则来指导他们本领域的研究工作。 本书共有7章,包括: 1.纳米级细菌和纳米结构;2.当代细菌和古代细菌的S层结构;3.趋磁细菌、磁小体和纳米技术;4.羧和原核生物的结构组织;5.最小级别的细菌组织:微驱动、纳米线型结构和外膜囊泡;6.细菌滑行运动的机制:粘细菌和拟杆菌中的微纳级细胞研究;7.微生物代谢形成的纳米金属颗粒和矿物的颗粒。 本书的首席编者Larry Barton是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生物系教授,具有多年研究和教学的经验。本书是业界首次分析细菌的纳米驱动系统,以及代谢活性细菌的结构特征,并揭示纳米结构如何与物理环境相互作用。 本书的主要对象是微生物领域的学者,以及纳米工程专业、相关医学专业和自动化专业的老师和学生。 马雪征,硕士,助理研究员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卫生检疫研究所) Xuezheng Ma, Research Associate (Chinese Academy of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Institute of Health Quarantine)Pierre Pontarotti Evolutionary Biology Genome Evolution,Speciation,Coevolution and Origin of Life 2014 http://link.springer.com/book/ 10.1007/978-3-319-07623-2 E-ISBN9783319076232 P-ISBN9783319076225 来源:国外科技新书评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