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李四光 (七)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4年4月27日 星期六 您位于: 首页 → 发明学堂信息  → (浏览)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李四光 (七) 发布于:2015/11/18
    长期的野外考察,使李四光走路养成一个习惯,他每跨一步大约是 85 厘米,这样一来,在填写地质图、测量地层露头的长度、宽度之时,他只要 迈上几步,就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了。他还要求学生也都能记住自己一步的大 致距离。
      为了弄清中国煤矿的分布情况,李四光从1921年开始从事对“蜓(tíng) 科”化石的研究。“蜓”是一种微体古生物,中间大、两头尖,形状似纺纱 用的纺锤,所以日本人称之纺锤虫。在我国,人们习惯称纺锤为“筳”,李 四光以此为根据,在筳旁加个虫字,给这种微生物化石起了个新名“蜓科”。 由于它体积很小,用肉眼只能大概看到它那橄榄形的外壳,要分析它的内部 结构,必须将它们磨成薄片,放到显微镜底下观看。
     八月的北京,骄阳如火,酷暑逼人。李四光利用暑假,加紧对“蜓科” 的研究。在薄片磨制室,李四光和助手磨薄片的工人朱师傅忙得不可开交。 朱师傅先用金刚石切刀将“蜓”化石切成磨片,然后放到配有粗细金刚砂的 磨盘上,精心磨制。当磨到一定程度时,李四光便接过来亲自研磨,他手拿 显微镜,将薄片放到显微镜下,看一看,磨一磨,必须磨到约0.03毫米的厚 度,使它变成一张形同薄纸的石片。这样光线可以透过薄片,使其内部结构 清晰可见,这种厚度当时并没有工具可以测量,只能依靠经验和技术。
     树叶绿了又黄,春天去了又来。李四光年复一年,坚持不懈钻研“蜓科”。 通过显微镜,李四光终于看清楚“蜓科”的内部结构,那是一些蜜蜂窝状的 小格子,他根据小格的不同排列,鉴别它们不同的种属,判定出它们的进化 阶段,进而推断出含有这些不同种属的化石岩层的时代。例如“蜓科”是石 炭二迭纪地层的标准化石,石炭二迭纪是产煤地层。由此可以根据这些已经划分出层的岩层,考察它们如今的分布状况,从而寻找出煤矿分布的规律。 这门学科称古生物地层学。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3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