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也可新媒体营销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4年3月29日 星期五 您位于: 首页 → 发明学堂信息  → (浏览)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科普也可新媒体营销 发布于:2015/10/07
    在太空中穿梭了九年半的“新视野号”,实现了科学家们对冥王星的探测;然而,社交媒体只用了一个小时,就让遥远的冥王星走进了普通人的视野。
  7月14日,比官方网站提前一小时,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NASA在Instagram网站上公布了首张冥王星的高清照片。不是发布会,不是报纸,不是电视,也不是官网,而是在一个图片社交网站上,人类第一次清晰地看见了这个孤独星球的模样。很快,这张照片被点赞19万次,收获1万多条评论。
  不只是美国。冥王星几乎一瞬间刷屏了世界各地的社交媒体。比如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布的一条科普文《凑齐“全家福”》,集合了曾经的太阳系九兄弟“证件照”,很快就被转发5000多次。
  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传播,让高冷的科学“飞入寻常百姓家”,是科普方式的一种创新。以NASA为例,这家航天机构设有专门的社交媒体团队,在超过12个平台上运营了近500个社交媒体账号。他们甚至给火星探测器“好奇号”建立了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用第一人称和用户交流,圈了不少粉丝。
  更值得关注的是故事的后续。首张靓照公布后,捧着一颗心和人类初次见面的冥王星,打动了科学家,更打动了普通人。无论是天文学家还是科学“小白”,无论是“专业咖”还是“零认知”,都不遗余力地转发、评论、点赞。可以说,不是NASA,也不是任何媒体,就是你我,是万千网民,让神秘的冥王星变得生动有趣萌萌的,打造了一场全民科普的盛宴。更而甚者,冥王星也成为众多网络营销的新宠儿,各种有关的无关的产品都拿着冥王星的照片做起广告和营销,刷爆了人们的朋友圈。
  社交媒体时代里的科普,与其说是“互联网+科普”,不如说是“互联网+人”,营销也成为科普新手段。多向、开放、平等、创新、去中心、去渠道,每一个人都是被科普的对象。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社交媒体时代,需要权威的科普机构去伪存真。就在冥王星走红的两周后,社交媒体上开始流传一篇奇文“NASA再爆猛料:首次侦测到开普勒-452b信息流”。后经民间专业科普机构果壳网鉴定,这是一则虚假信息。
  “互联网+人”讨论的不再是科普工具的问题,而是要形成一个自我循环、自我造血的科普系统。在这个系统里,科学工作者、科普机构、媒体、大众,形成科普共同体,相互连接、良性互动、彼此激发、创造价值。就像在冥王星的科普过程中,科学机构发布消息,受众自发进行二次传播、三次传播,甚至N次传播,不断激发了人们对科学、对太空的探索兴趣,也引燃了互联网上营销的创意和点子。作者:星星 来源: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3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