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离不开“明白人” |
发布于:2015/05/31 |
让黑色的煤炭变成白色的聚烯烃,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历经30年不懈努力,攻克甲醇制烯烃这道世界难题,也当仁不让地拿到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这在科技界引起不小的反响。 当科研人员捧回大奖时,念念不忘给予他们支持的人,“没有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大力支持,我们不可能完成这项重大课题。”的确,30年远远超出一项科研课题的时间极限。在课题组多次面临“弹尽粮绝”的危急时刻,中科院相关领导在实地考察后想方设法从院里其他渠道挤出经费;在进行工业性试验的关键时刻,陕西省政府经过充分论证,专门划出试验经费,使得这个世界首次甲醇制烯烃工业性试验获得成功。 其中,中科院领导和陕西省政府称得上是这个科技项目的“明白人”。没有这些“明白人”,甲醇制烯烃技术可为国家新增产值1200亿元、可拉动上下游投资2500亿元等惊人的效益都难以实现。审视今年的科技奖获奖项目,有一批历经数十年沉淀的项目登上领奖台。如果没有一批科技“明白人”,很难想象这些多年磨一剑的项目能够冒出来,并能有机会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真正明白科技的人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多。企业拿着上千万元的无形资产评估报告,管理部门只给登记几百万元;高新技术企业贷款,银行先问拿什么实物作抵押;管理科研项目,却套用管理工程项目的办法,一个接一个地评审,一项接一项地检查和验收,搞得科研人员疲于应付,分散了有限的精力。凡此种种,违背科研规律的做法屡见不鲜。 科技“明白人”明白什么呢?他们应当明白:科学研究有自身规律,要取得重大突破,自然需要长周期的研究和持续不断的经费支持。加上我国与世界水平的差距,要追赶和超越,科研周期可能会更长。只要看看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的事迹,看看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的研究历程,就不难发现,他们都是在用10年、20年、30年甚至毕其一生,围绕某个领域深入研究。瞄准目标后,他们大都需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挫折,尤其是时间的残酷考验。 在一些地方,说起创新驱动发展,就采用发展经济的手段,下指标、压任务,以为组织科研人员加班加点就能如期完成。科技“明白人”应当明白,这种对科研采取“大跃进”式的做法,同样违反了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甚至适得其反,不仅不能取得预期成果,还白白浪费了宝贵的人才资源和经费。 当前,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倡导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这必然要求我们更加重视科技创新,了解并遵循科技进步的规律,因而也必然要求有更多的科技“明白人”出现。 科技的“明白人”,不仅仅限于科技部门和地方政府的负责人、科技管理工作者,还包括社会公众。科技的“明白人”越多,越有助于科研部门根据科技活动特点,把握好科学研究的探索发现规律,为科学家潜心研究、发明创造、技术突破创造良好条件和宽松环境,也能让企业更好地把握技术创新的市场规律,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力量,共同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施。作者:蒋建科 来源: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