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员也应实行排名制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4年4月26日 星期五 您位于: 首页 → 发明学堂信息  → (浏览)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科技人员也应实行排名制 发布于:2015/02/11
    新一轮的科技体制改革呼之欲出,对于此次改革我们的着力点应该放在哪里?抛开宏观层面的科技政策理念不谈,仅就中观层面的科技运行而言,需要解决好三个问题:规则的制定、资源的合理配置、人才的评价与激励机制。
   毕竟,科技界的主要职能就是为整个社会提供知识产品,知识产品的生产同样需要投入相应的生产要素。而科研经费与人力资源的投入就是知识生产的主要要素。在适当规则的引导下,由此决定知识产品生产的“状态-结构-绩效”的改变,在可见的社会领域的表征就是科技的产出规模、质量与贡献。
   近段时间出台的政策,明确指向经费配置方式的改革,具体而言就是由分散的九龙治水,转向集中与统一管理,接下来的任务就是人力资源的配置与新规则的制定问题。仅就人才资源的作用而言,在知识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人的要素是第一位的。如何评价与激励人力资源发挥最大效用呢?尽管这些年从上到下实施了诸多人才计划,但成效并不令人满意,究其原因在于人才的评价与激励机制没有从根源处得到厘清,从而造成现有评价体系无法主动发现人才,更无法提供有效的激励机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本文关注的主要焦点。
   国际体育界对于人才的评判模式值得借鉴。在国际体育界最流行的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就是单项排名。比如我国著名网球选手李娜,在2014年2月最新公布的国际女子职业网球协会世界排名中,历史性地跃居女子单打第二位,成为首位达到这一高度的亚洲选手。同网球项目一样,其他许多体育项目也会定期推出世界排名,这种做法值得科技界效仿。
   德国哲学家卡西尔认为:人是符号性动物。由此可知,排名作为一种符号设计,必定会对科技共同体带来巨大的驱动作用。在科技界推行按学科分类的人才排名,至少具有如下四大好处:
   其一,有利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科技管理部门全面掌握当地的人才资源存量与结构,为制定相应的科技政策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不客气地说,长期以来,我国的人才家底几乎是一笔糊涂账,各种人才称号满天飞,评价指标侧重于科技发展的过去时,一旦授予即被固化,并且各种称号之间重叠、交叉现象严重,如有的人会把几个称号同时集于一身。此种制度设置的最大缺陷就是人才评价体系几乎为静态,反映不出科学发展的现在时,丧失了符号原本具有的激励功能。有些称号一旦获得,便终身具有各项优先权,这是很荒谬的现象,试问体育界可以这样做吗?
   其二,由于按学科评选的人才排名机制是动态的,每隔一段时间,如三年或五年就会修订一次,这就为各学科的科技人才的新陈代谢与社会分层提供了强大的激励机制。众所周知,李娜一旦来年成绩不理想,排名就会很快下降,无法成为种子选手,所以她必须在运动生涯内时刻保持努力。
   其三,资源与项目的配置与人才排名直接挂钩,从而实现为好项目找对人,为有能力的人提供资助,实现人与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化,为社会产出更多的知识。当下的现实是很多有能力的人无法获得项目,而一些能力不强但善于跑关系的人却获得了名不副实的项目与荣誉,导致政策工具的激励机制失灵。这些年,政府加大了科技投入,然而好的科研成果却没有随之出现。这种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连年歉收的怪现象着实不能令人满意。
   其四,按学科设置的人才排名,国家并不需要像以往那样与资源捆绑销售,它只体现一种荣誉职能:你提供好的产品,我负责提供承认。
   科技界人员排名既然具有如此大的激励功能,该由谁提供这个排名呢?又得根据哪些指标来设置排名?这些基本问题若不解决好,再好的建议也可能流产。提供这个排名的机构必须具有公信力,是一个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排名结果的客观性。如何监督排名机构的设租与寻租的可能性?公开性与透明性是该机构存在的底线原则,并接受来自社会与管理部门的质疑。评审机构的独立性,只是潜在保证评价程序的客观性,评价的科学性该如何保证?这与评级指标体系设定的科学性有关,换言之,这套指标的设定必须能真实反映人才的能力,用哲学家罗尔斯的话说就是评价尽量处在“无知之幕”下,排除各种社会因素对评价的干扰,这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性问题。
   根据笔者的设想,这套指标体系应该包含三大部分:一是人才的学术产出业绩,如发表记录、专利、技术等;二是同行评议的结果,如专业声誉与口碑;三是学术资质。这三部分的权重分配以业绩为主,声誉为辅,出身次之,这种排序主要凸显人才的学术能力,而非其他社会因素。
   最后是各学科人才排名的规模问题。由于人才排名本身所具有的主要功能为承认功能与激励功能。考虑到我国社会与经济正处于整体起飞阶段,需要大量人才提供智力支撑,再加上我国幅员广阔,因此各个学科的人才排名规模应该适度扩大。
  为了更充分地调动国内科技界人士的积极性,目标不易定得太高,否则会导致激励功能的衰减与退化,不妨每个一级学科设立500人的学术水平排名,并进行定期更新,这样就形成了一批能力最强、表现最佳的科研人员。而且,由于存在广泛的社会监督,这个排名会被社会各界普遍接受与认同,也为潜在的知识需求者提供了一个按图索骥的线索。从宏观层面来讲,不仅便于国家准确掌握各类人才队伍的现状,还会把那些滥竽充数之人挡在科研核心的外围。一切按能力说话,从而全面提升科研资源的利用效率与优质科研产品的产出。作者:李侠 来源: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3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