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互联网大会:与未来有约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4年4月20日 星期六 您位于: 首页 → 发明学堂信息  → (浏览)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世界互联网大会:与未来有约 发布于:2015/02/03
    2014年11月19日至21日,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江南水乡乌镇召开。3天里,这座千年古镇见证了一场传统文明与现代科技的热情拥抱、一场关于互联网的时代盛宴、一次大佬云集的头脑风暴。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首席执行官法迪·切哈德,中国互联网三大巨头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的创始人马云、李彦宏和马化腾等一系列全球互联网领域的重磅人物齐聚于此,共谋互联网发展大计。这些互联网大咖们组成的“预言团队”宣称,他们已经看到了未来的样子。
  “下一个十年,人们将不会再有‘上网’的想法”、“未来的互联网革命最终解放的是每个人”……从智慧互联到大数据,从移动互联网到物联网,从专注、转型到融合,在“预言家”们的“异想天开”中,未来的互联网世界已经超出人们的想象。但谁又能否认,今天的“脑洞大开”,在未来十年不会变成现实呢。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大会的贺词中说,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中国正在积极推进网络建设,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中国人民。
  马凯副总理指出,网络基础设施是互联网发展的基石。加强互联网领域的交流合作,必须推动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目前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正在积极筹建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也将成为重点投资领域。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因此成为不少与会网络巨头关注和讨论的焦点话题。
  腾讯公司控股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对此就深有感触。他说,影响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瓶颈就是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的平均网速排名全球第71位,远远落后于韩国、日本和美国等国家。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还意味着互联网科技行业将迎来发展良机,与之相关的网络安全、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而这些领域,正是大力拉动经济转型的“排头兵”。马化腾也认为,只有实现高速宽带和无线网络,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才可以得到迅猛发展。
  谭记麻花店就在水乡乌镇的一条临河小街上,刘奶奶66岁了,在互联网大会召开前一天,她学会了用支付宝收银,卖出了十块钱的麻花。
  不过,对她来说,用手机的“扫一扫”功能还是太难了。“我昨天学会的,今天又忘了”。
  但是互联网预言家们不在意这些。软银创始人孙正义在移动互联网的分论坛上大胆预言:未来,所有的事情会通过物联网被连接起来。无论是眼镜,还是衣服、鞋子、墙等等,甚至是一头牛都有可能被物联网连接起来。今天每个人大概会有两个移动设备,30年后,每个人被连接的设备数量会达到一千个。
  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张朝阳憧憬,以后可能扫一个物体,就可以识别它是什么东西,通过云端的计算就可以给出很多资讯,眼睛眨一下就能知道未来的事情。
  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表示,未来将是屏幕的世界。电视是手机的显示器,手机是电视的遥控器。未来手机也将成为连接办公室、家庭等越来越多传感器的载体。找到一个又一个应用场景,让智能设备普及到每一个人手中是雷军的愿望,“小米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连接一切。”
  百度总裁张亚勤对物联网有着另一种解读,他将其称为“互联网的物理化”。他预计,未来世界是万物互联的,人和人相连、人和机器相连、有电的地方都有计算,有计算机的地方都可以相连。他还畅想:“在未来的二三十年,机器智能的IQ水平可能会与人相当:机器人会成为人类很好的伴侣,他和你交流,他懂你,知道你需要什么,他帮你买东西,做你的好助手,可能比你太太、秘书还懂你。”
  “我们的物联网应用到处都是,任何的物品、物流管理、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各方面都离不开物联网。”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滨兴指出,大量的应用产生了大量数据,这个数据远非现在互联网信息数据可比,尤其是这些数据大多具有动态性、实时性。
  那么,庞大的数据信息要如何有效利用呢?方滨兴表示,利用数据需要依靠搜索,但互联网与物联网的搜索模式并不相同。传统互联网搜索是存在性搜索,而物联网的搜索更像一个解决方案,一个答案。
  阿里巴巴首席技术官王坚预测,互联网未来就像公路一样会成为基础设施。不过,“计算”更重要,它会像水和空气一样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
  著名信息学者涂子沛也表示,有数据就要有计算,就要会用。今天的计算不仅仅是传统的加减乘除,网上搜索、数据挖掘都是现代意义上的计算。大数据会“生成”一个大计算的社会,大数据的影响是我们将迈向一个计算型的智能社会。
  比如,菜烧得不好吃,本来是没人能帮的,但是“计算”可以帮忙。如果大数据能算出哪种菜色搭配最受人喜欢,菜做得不好的厨师可能就有救了。
  大数据解决菜难吃的问题关键还是对用户进行筛选,做到了这点,其他领域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表示,今日头条更强调的是信息,将优质内容推送给读者,通过大数据筛选出不同的用户,能更有效地分发信息,节约社会成本,提高传播效率。
  如今,地产、食品、物流、教育、医疗、社保等各个领域均在加快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努力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宽带资本董事长田溯宁预言,今后的20年,互联网将有力量改变和塑造所有的产业,银行、医院、教育、交通等领域都要被互联网化。如果说过去20年,消费互联网的时代来了,那么未来20年,人们将迎接一个更加激动人心的时代,那就是产业互联网的到来。
  在他看来,人们未来的教育不会像今天这样有统一的考试,可能每个人有个性化的考试,天才会很早被发现。在产业互联网时代,当每个人的脉搏每天都能被记录下来时,人们的医疗都是个性化的,大量疾病可以被预防。未来的互联网汽车会被网络连在一起而再不是被个人利用,汽车的利用率会大大提高。
  马化腾也指明了一个方向。他表示,通讯、社交仅仅是人们生活的一小部分,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方向,通讯社交大有可为,因为手机天生就是一个通讯工具,在一个天然的通讯工具上诞生的很多商业模式都是为通讯社交提供底层服务的。
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刘强东表示,在移动电商已实现“所需即所得”的背景下,下一个十年,移动电商会逐渐实现“所见即所得”、“所想即所得”。“所见即所得”即通过移动屏幕的3D裸眼技术,以虚拟现实的方式使消费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商品。“所想即所得”的意思是技术的发展将能实现对人的意识感知,移动电商的到货速度甚至有可能缩短至10分钟。
  在优酷土豆首席执行官古永锵看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将带来线上和线下的融合。他表示,公司与阿里巴巴合作,将视频内容的探索、挖掘与几亿用户的购物、支付数据打通,这将会带来“屏幕即渠道,内容即店铺”的营销变化。
  古永锵指出,未来将围绕PC屏、手机、平板、互联网电视、甚至是电影屏幕等“五个屏”产生内容。
  张朝阳认为,以前,搜索只是意味着搜索网页上已经被上传的内容。以后,搜索会越来越智能化,包括人与人的关系、人的社会关系等等。生活中所有的内容都将成为可以搜索的对象。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总干事潘福爱表示,未来移动互联网可在四大领域有所加强:一是移动互联网运营商可扩大网络覆盖的范围;二是降低费用成本,如数据使用成本等;三是人们对数字技术的了解,即数字教育;四是内容、语言上做到本地化,内容与本地人生活相关联。
  “目前全球有72亿的移动互联连接,这72亿并不是说72亿人,换算下来差不多是世界人口的一半。” 潘福爱说,分享这些数据是为了让大家知道未来任重而道远,在移动互联网方面人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则对移动互联网的未来非常乐观。“从发展条件看,加快智慧互联的基础更加成熟,网络更加完善,无线宽带网络加快建设普及,网速越来越快,移动互联网在中国市场上将很快会进入全民消费时代。”
  20年前,马云第一次接触互联网,20年后,中国的互联网用户规模已达6.18亿,即时通信网民达5.32亿,网络购物用户达3.02亿。互联网对“地球村”村民的影响难以估量。
  LinkedIn创始人和执行主席雷德·霍夫曼认为,互联网能帮助个人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也能帮助人们被找到,并且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这不仅带动了就业,更使得经济活动大规模地繁荣发展。互联网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也是人与机器之间的连接。物理的联通会创造很多网络,甚至没有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这些设备也可以连接。
  马化腾说,互联网不会是一个独立于实体经济之外的行业,而是像水和电一样融入社会每个角落,让每个行业和组织都以更高的效率运行。
  他还说,互联网不但不会打掉所有行业,相反,很多行业都会利用互联网完成升华。
  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呼应了马化腾的话。“作为一家电信公司,我们自己提出了去电信化。” “去电信化”的背后,是OTT(Over The Top,指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在广泛地“发声”。
  常小兵也表达了电信行业的希冀。“当被别人OTT时我很痛苦,当我去OTT别人时我很高兴,彼此彼此。”
  360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周鸿祎表示,万物互联的时代正在到来,任何设备都将接入互联网,由此带来的安全挑战前所未有。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所有设备都将智能化,都接入网络后,边界的概念将会进一步被削弱,安全所面临的挑战也会越来越大。
  王晓初则希望,基础运营商和互联网公司要跨界合作不断创新,在海纳百川的同时,以用户为本,为他们提供安全可靠且有质量的通讯渠道。
  周鸿祎和王晓初的担心正是监管层当前所考虑的。中国互联网“掌门人”——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在大会上如是说:“乌镇阡陌纵横、水网相连,网络空间也应该互联互通,让信息自由并安全地流动;乌镇空气清新、天蓝水绿,网络空间也应该清朗文明,成为人类美好的精神家园。”(本刊综合)来源: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3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