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华罗庚 (十四)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4年4月19日 星期五 您位于: 首页 → 发明学堂信息  → (浏览)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华罗庚 (十四) 发布于:2015/02/03
    1950年春,刚刚回国不久的华罗庚,在北京收到王维克的来信。从信中 得知王维克现在家闲居,因无经济收入,衣食已成问题。此次给华罗庚写信, 希望华罗庚向有关部门交涉变卖藏书,以解生活之需,同时希望华罗庚向有 关方面推荐,使自己一展所长,在有生之年报效国家。华罗庚接到信后,很 快回信,他在信中写道:
      维克吾师:
      示悉已多日,因向多方接洽,致迟复,幸勿见责。
      恭光 (即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先生盼,师有一自传来,如此办事可较 易。我们准备向科学院方面推荐……
      关于卖书问题,还无回音。
          此复  即请
      文安!
          师母前致候                                                                           生                                                                    罗庚百拜                                                             五○·十·十八      经过华罗庚多方奔走,北京商务印书馆很快便聘请王维克担任审议员。 王维克千里迢迢来到北京工作后,华罗庚唯恐老师人生地疏,不免寂寞孤独, 便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多次到住所探望,还专门开汽车将老师接到自己家中 设宴招待。华夫人亲自下厨作一桌家乡菜。师生二人开怀畅饮,王维克颇有 感触地说:“从中国的数学发展中来看,国人本是富于数学头脑的,别的方 面的天才也很多,可惜这些天赋很高的人,在家庭、学校、社会,起初不被 人认识,譬如松苗不被认为松苗,而认作蓬蒿一样;后来或因职业太苦而无 暇发展、或因生活太舒适而自甘堕落;也有因为贪多务得,而分散了心力的, 以致于使得天才消失尽了;唯有你——顽强地、茁壮地成长起来了,成为凤 毛麟角般的佼佼者!叫我怎能不逢人就夸奖你呢?”听到最后两句话,华罗 庚笑着摇摇头。
      1952年4月,王维克因患直肠癌在金坛去世。华罗庚闻讯泪如雨下,他 立即写信向师母陈涉致哀,并拜托妻弟代表自己前往老师灵前吊唁。在此之 后,他还始终如一地照顾王维克的家属,他这种知恩必报的优秀品质,令人 钦敬不已。
      对于另一位恩师熊庆来教授,华罗庚也是如此。
      新中国成立前夕,熊庆来赴巴黎参加联合国教科文会议。在开会期间, 不幸因患脑溢血而半身瘫痪。后经过治疗基本恢复健康,但拖着病体,独自 客居巴黎,又要为生计而工作,那一种寂寞愁苦是可想而知的。不久,从大 洋彼岸传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熊庆来心中充满矛盾,身为一个饱尝了漂泊 海外辛酸的老科学家,他多么希望立即飞到祖国怀抱,为新中国的建设增砖 添瓦,但从广播中得知共产党正在领导人民开展思想改造,对于像自己这样 一个与旧中国有过千丝万缕联系的人,不知共产党是何种态度,归国之后能 否发挥自己的专长。因此,尽管接到华罗庚接二连三催促他尽快回国的来信,但他仍然疑虑重重,迟迟未能动身。就在他犹豫不决之际,忽然收到远在国 内的妻子的来信,告诉他华罗庚以数学研究所的名义,请国务院专家局将他 的妻儿老小从昆明接到北京,这个消息使这位历尽沧桑的老教授热泪纵横, 所有顾虑烟消云散,他立即打点行装踏上归途。
      1957年6月8日,熊庆来乘坐飞机抵达北京。吴有训、严济慈、华罗庚 在北京西郊机场已等候多时。他们看到熊庆来走下飞机,立即迎上前去握手 寒喧,阔别多年的师生重新相聚。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3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