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玩”出新型无人机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4年4月25日 星期四 您位于: 首页 → 发明学堂信息  → (浏览)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80后“玩”出新型无人机 发布于:2015/01/04
    无人驾驶飞机因其不载人、体积小、造价低、使用方便等明显优势,成为发达国家竞相追逐的新宠,并在军事、民用领域大显身手。
  由于起步晚,加上国外的技术封锁,目前我国自主研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民用无人机尚不多见。
  而在第十六届中关村科博会上,一架名为TD220的无人直升机一亮相,便在国内外同行中引起轰动。TD220为世界首台电控共轴无人直升机,机身长度只有1.5米,空机重量仅为140公斤,任务载荷100公斤,最大飞行速度为每小时100公里,续航时间5小时,升限4000米。它能在小于5×5平方米的空间范围内自由起落,载荷、速度为同等量级无人机的2倍。
  试验结果表明,具备自主飞行、导航精准、结构紧凑、操作简单等独特优势的TD220,可广泛应用于抗震救灾、电力巡线、农药喷洒、森林防火、航拍测绘、海洋监管等领域。
  更为难得的是,TD220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出口完全不受限制。目前,该无人机已经订出7架,每台售价1400万元左右。
  创造这一奇迹的,是一家名为北京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的民营小公司,而该公司的创办者是两名本科毕业的80后小伙子——田刚印和满意。
  2001年,对飞机充满兴趣的田刚印不顾家人反对,考入北京理工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大学4年,他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鼓捣无人机上,并制作出第一个无人机的大脑——飞行控制器。大学毕业后,田刚印一边工作,一边利用业余时间继续研究飞控器。两年后,这家公司发不出工资,他就和同样处于“失业”状态的大学校友满意合计:“既然大家心里都放不下飞控器,为啥不自己做呢?”
  于是,他们租用了北理工一间20平方米的房子作为办公室,研制更小、更好用的新型飞控器。田刚印从爸妈给自己准备的结婚费用中截留了4万元,满意也从买房的钱中拿出4万元,作为创业基金。
  “当时面临两个困难,一是经验不足,二是资金紧张。”田刚印说,第二条不容许走太多弯路,迫使他们把可能碰到的问题都要考虑到,反复论证之后再买便宜的仪器尝试。“现在回想起来,这段经历获益匪浅。我们把每个细节都做了很全面的挖掘和梳理,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尽量花小钱办大事。”
  2007年底,他们把飞控器做到了香烟盒大小。经专业评估,这个飞控器达到国内领先水准。他们把它以近30万元的价格卖给了中科院某研究所,获得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哥俩用这笔钱注册成立了北京拓云海智能设备技术有限公司,后改名中航智。之后,他们研制的飞控器名气不胫而走,很快占了国内无人直升机市场的半壁江山。
  2009年,正当飞控器生意兴隆之时,董事长田刚印有了新想法:转做无人机机体。
  “我们的飞控器是国内领先的,如果无人机的机体好,飞几千个小时都没问题。”田刚印称,一些无人机飞了200多个小时就出事故。“我粗略统计了一下,因为飞控器出的事故几乎为零,这说明无人机机体不过关。”
  当时国内的民用无人机以进口、仿制为主。而公司决定设计全新的无人机。
  “无人机的研制历史已有百年,国外把该申请的专利都申请了,想绕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传统的无人机几乎都是一个旋翼加一个尾桨,我们只能另辟蹊径,做没有尾翼、一个轴上装两个旋翼的共轴无人机。”
  后来,他们兴奋地发现,俄罗斯的KA系列就是共轴无人机,具有抗风性强、体型较小等优点,而且它所申请的专利主要集中在机械上。
  “俄罗斯无人机的缺点,是零件太多、机械过于复杂。飞机行业有个说法:一个零件你想不出问题,唯一的方法就是不用它。而我们的优势刚好是电子飞控器,如果把机械的东西用电子方式代替,既减少了零件数量,也减少了专利碰撞。”
  经过无数次实验,他们终于在 2012年做出第一台电子共轴无人直升机。它比俄罗斯KA系列的零件减少了一半多,可靠性也因此提高了一倍。
  做出来之后还要试飞。但无人机试飞太“烧钱”:如果一天试飞10个小时,光油钱就得5000多元,而新机型至少要试飞 200天。
  “后来我们穷得不行了,就找到北京市政府求助。”田刚印说,北京市政府和民营基金雪中送炭,给他们股权投资5000多万元。
  令人欣喜的是,还在试飞阶段的新型无人机,就获得了7架订单。
  作为一家高精尖技术公司,管理应该是既严格又严密。但在中智航的研发平台,员工在上班时间睡觉也是可以的。
  “公司对研发部的30多名员工是‘零规矩’的‘散养’。”田刚印笑着介绍。“研发其实是没有任何约束、完全自由的思考,而思考是没有时间、地点限制的,许多人在公共汽车、床上都在琢磨飞机的事儿。所以研发部门的管理比较松散,没有严格的上下班规定。如果有人上班睡觉,肯定是晚上工作熬夜了。”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因为太散漫、搞砸了怎么办?
  “搞砸了很正常啊。”田刚印坦言他们搞砸的事比成功的事要多得多。“创新中有失败是家常便饭,失败10次只要成功1次就行。如果什么都束手束脚的,大家就没创造力了。”
  相比之下,生产部门就没这么“快活”了。田刚印介绍,生产部门管理非常严格,绝对是“零容忍”,没有任何情理可讲。“如果生产上出了问题,谁的责任谁负责,该罚款罚款,该开除开除。”
  按理说,管理一个100多人的公司不是一件轻松事,但田刚印觉得乐在其中。“日常的研发生产工作确实很忙,而且还要在双休日试飞,一干就是10多个小时,回到家里疲惫不堪。但对我们来说,做飞机就像打篮球、谈恋爱一样,挡都挡不住。”田刚印坦言,他和满意最开始做的时候就没想到要赚钱,就是因为对无人机感兴趣。“现在我们招聘的新员工都是飞机发烧友。许多员工到公司好几个月了,还不知道工资卡里有多少钱。”
  说到公司的未来,田刚印说:“目前我们的无人机还需要人为干预,要对它下达命令、告诉它怎么做;将来只需给它下达任务就行,怎么做它自己决定。我们就想着把无人机做得更智能、更安全。”作者:赵永新 张之豪 来源: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3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