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郭守敬 (二十三)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4年3月29日 星期五 您位于: 首页 → 发明学堂信息  → (浏览)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郭守敬 (二十三) 发布于:2014/12/03
    这次的契机,倒是为了上都开平府的供粮而引起的。忽必烈虽建设了大 都,每年仍有一定的时间去到他的老根据地上都,住上一段时间。主要是为 避暑,往往“4月行幸,9月始还”。这时的上都,“北控沙漠,南屏燕蓟”, 既是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内地通往大漠的岭北行省的交通枢纽。 当时,城郭宫室,早已建就,礼仪制度,亦都颁定。它不但有整套的衙署军 戍,繁盛的商肆作坊,而且忽必烈每次到来,还要带上一大批随从官员。元 初,官员并无俸禄,中统年间(1260—1263年)逐步定了百官工薪制度以来, 到至元22、23两年,又重新颁布了一套俸给条件。大小官员每月发给钞票若 干贯及禄米若干石。例如都水监这种中级官员,月俸就定为银2锭25两(1 锭为50两),发钞53贯 (两贯相当于1两白银),米六石。除了大量军士 如宿卫、扈从、看守、巡逻等等以及当地镇戍军以外,还有为数众多的被征 发役使的民夫工匠,食用耗费实在大得可观。据留传下来的记录,仅维持工 匠微薄伙食的粮米一项,一年就需15200余石。何况上都又是一个大转运站。 自中原向漠北输送的粮食、日用品等物资,都要先集运到上都。其中米粮一 项,数量亦以万石计。
      至元28年 (1291年),忽必烈正考虑如何解决从大都转运粮食到上都 时,有人分别提出了两个不同的办法。一是想从永平(今河北卢龙)沿着滦 河拉 挽舟,一路逾越山岭高地,溯流而上,直达上都。另一个则认为从芦 沟河位于石景山的西北部的麻峪村地方起,可以循河辗转通向接近上都的荨 麻林。他们说的似乎有道理,忽必烈就命他们各自亲去踏勘一番,看看究竟 如何。他又想到了精通水利的郭守敬,命他就近参加第二条线路的勘定。
      关于第一条线路,由上都路总管姚演率领员工疏浚 河,造船试航。他 们只行驶到半途,就发觉河道确实无法通航,只好作罢。至于第二条路线, 郭守敬他们乘坐的船只,行了一程被河中的砂石滩所阻,亦通不过去。于是 他们都回道来到上都汇报,两种方案都行不通只好放弃。这次郭守敬偕行到 上都,他已经61岁了。见了忽必烈,凭着他的见识和对水利事业的关注,他 对如何兴办水利,另外提出了11个工程项目。其中主要的一项,就是关于那 时最伤脑筋的打通通州到大都的粮运河工程。郭守敬在大都已工作了将近30 年了,关于地理,水文情况自然更加熟悉和清楚了。在总结前两次失败的经 验教训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深思熟虑与实地勘测,他又提出了一个新的更 周密的规划。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3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