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郭守敬 (六) |
发布于:2014/11/16 |
没有多久,王、张二人渐渐发生了矛盾。正好这时忽必烈将我国北方地 区分为十路,各设宣抚司,任命了一批宣抚使,作为地方政府机构的负责人。 于是,张文谦被外放,以原官职兼任大名路与彰德路(今河北大名地区西部 至河南安阳地区东部)宣抚司的宣抚使,转到地方上去了。张文谦是邢台南 面50里的沙河人。他想起老朋友子聪和尚的学生郭守敬来了。于是,30岁 的郭守敬应邀,告别家乡,随同张文谦上任去了。那时候,忽必烈的军事力 量主要用于漠北,同他的汗位争夺者阿里不哥和海都打内战,因此急需巩固 他的漠南后方。大名、彰德一带人民虽然逐渐恢复定居,但赋税繁重,又逢 天气干旱,生活极端困苦。郭守敬深知水利是恢复农业的根本问题之一,他 认真察看大名、彰德地区河流水渠的分布,仔细估量地势地形,周密地考虑 引哪条水,修哪些渠,计算着能够增加多少灌溉耕地,可以给农业生产带来 多大的好处等等。经过实地考察,在他头脑中酝酿了一整套整治水利的地区 规划和设想。 张文谦在大名等地工作不到一年,次年春天回京朝见忽必烈,由于当时 王、张矛盾暂时缓和,便又被留下来担任左丞。 在大名、彰德路期间,郭守敬公务之余,并没有放弃他所擅长的天文仪 器方面的研制工作。他本已弄懂了计时仪器莲花漏的原理,只是苦于没有力 量仿制。现在他在宣抚司官署襄办重要事务,顶头上司又是深通天文历法的 旧日师友,乘着这个机会,他就亲自动手,带领工匠,开炉熔铜,按照早年 所见图样,浇铸了一套正规的铜漏壶,想给地方上使用。 中统三年(1262年)春,张文谦向忽必烈推荐了郭守敬。忽必烈正在采 取一些整治水利、鼓励农桑和发展经济的政策措施,急需要收罗各种人材, 所以很快把郭守敬召到开平府接见。而郭守敬铸造的那套漏壶正好已完成, 他给起名“宝山漏”,并把漏壶送到了燕京,献给元政府。因为这套计时仪 器构造相当精巧,水的流动速度比较均匀,计量时间也比较准确,后来元代 的司天台(即国家天文台)上也采用了漏壶作为计时的工具。 郭守敬进入元朝政府,最初被任命为提举诸路河渠,后来升任都水少监、 都水监以至工部郎中,都是主管水利的。 郭守敬在开平府被召见的那天,他就向忽必烈谈起了华北平原的河渠灌 溉情况和急需兴修的水利工程。他根据自己勘察的结果,针对当时农业生产 的具体情况和经济上的需要,提出了六项治理建议,并详细地阐述了每一项 建议中的工程方案及其效用。他提出: 一、燕京东面,金代原有一条运送粮米的漕运河,直通通州(今北京市 通县),接连南北运河,但由于水浅淤塞,已不能行船。当时南方来的运粮 船到了通州,得改用马车等将粮食送到燕京,路程有50里长。如果以燕京西北玉泉山的泉水作水源,引到旧漕河,使之通船,一年可节省车运费用60000 缗(m0n)。如果再从通州南面的蔺榆河口蒙村(今河北香河河西务东)拉直 开凿一条运河,到杨村(今天津市西北武清),可以避免淤浅、远绕和风浪 等各种不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