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历久弥珍的精神财富《竺可桢全集》评介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4年4月26日 星期五 您位于: 首页 → 发明学堂信息  → (浏览)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一份历久弥珍的精神财富《竺可桢全集》评介 发布于:2014/11/11
    《竺可桢全集(共24卷)》(以下简称《全集》)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科学家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2000万字,纵亘1916-1974年共59年。竺可桢,字藕舫,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历任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1890年3月7日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今属上虞),1974年2月7日病逝于北京。
  为进一步发掘竺可桢的学术遗产,研究他的奋斗、创新、前进的人生轨迹,更好地了解他生活的那个时代中国科教事业和社会发展的历程,为当前的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在施雅风、叶笃正、陈述彭、孙鸿烈等地学部的十余位院士和老科学家的倡议下,中国科学院自2001年初成立了《全集》编委会,启动了编篡工作。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担任编委会主任,中国科学院樊洪业研究员担任主编,竺老的儿子竺安先生等担任副主编。编委会的专家学者和出版社编辑们遵循"求全"、"存真"的宗旨,历时13年,于2013年底完成了全部24卷文集的编辑出版工作。《全集》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
  《全集》第1-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22-24卷是前五卷文集的“补遗”。
  第6-21卷为1936-1974年的日记,文字总量约有1000万字,是全集的主体。与其他名人的日记相比,竺老的日记有三个特点:(1)历史跨度长。近40年的日记展示了20世纪中国社会变迁的宏伟画卷,也描绘出了一位高级知识分子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对组织机构史的研究提供了许多丰富而又具体入微的史料;(2)涉及范围广。竺老不仅是科学界、教育界的巨擘,也是广泛参与各界活动的名流。与我们今日的行为相关,是他爱记日记。所记者大到世界风潮和国务活动,小到天气物候、来往客人、信件行程、物价开支、子女成绩等,为我们展现了大师丰富的活动内容和生活情趣;(3)笔下人物多。竺老一生无论主持何种事业都深入基层,笔下人物包括政府要员、社会名流、同窗好友、门生下属等,中国社会各层之种种均可从日记中透视得见。
  《全集》不仅所记述史实弥足珍贵,其文章写作格式、编辑出版规范、社会流行语言、术语译名演变等等,也都真实地反映着不同时代的文化样态和流变趋势,具有特殊的史料价值,是一份历久弥珍的精神财富。
  清华大学教授刘兵认为,《全集》的学术价值并不仅限于自然科学领域,也不仅限于竺可桢研究,而且对20世纪中国科学史、教育史、文化史和社会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
  幸得《全集》编委会主任惠赠,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国家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一起,获得《全集》24卷的馆藏。
  鞠文红,副研究馆员 来源:国外科技新书评介 作者:竺可桢 樊洪业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3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