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范霍夫 (十六) |
发布于:2014/08/06 |
“假如我知道恩格尔曼出版社有这种愿望的话,我也会向您提出联合起 来的建议。” “好极了!那么,余下的只是讨论某些实际的问题了。” 就在这一天确定了编委会的成员,设想了到哪里去向最著名的科学家约 稿,还讨论了一些组织问题。 杂志的第一期出版于1887年8月初。这一期刊登了奥斯特瓦尔德、范霍 夫和阿伦尼乌斯的文章。 范霍夫的文章《在溶液和气体的类比中看渗透压的作用》,乃是他对渗 透压研究的总结。在这篇文章中还探讨了电解质对已确定的定律的偏差问 题,并引用了系数 i;由于采用了这个系数的缘故,定律对电解质也是适用 的。这样一来,范霍夫的渗透压力理论便成为众多研究家们的财富,而且很 快就被公正地评价为化学科学的主要理论之一。 范霍夫这位杰出的物理化学家早就名扬国外了。1887年6月,他收到莱 比锡大学的聘书,请他担任物理化学教授。 这个消息如同一场风暴袭击着阿姆斯特丹。教授激动了,学生们不安了, 全城都在谈论这件事。 受聘担任莱比锡大学的教授,对这位科学家来说,这是很高的荣誉,是 对他为科学作出宝贵贡献的承认。对于荷兰,这也是很大的光荣。 但是,这就值得离开祖国吗?难道祖国就不需要科学家吗?朋友们、社 会上有声望的人士和科学界的代表们寄来了一封封信件。一些自然科学家和 医生的信中写道:“我们,下款署名者,高声评价您的有幸入选,但是我们 坚决请求您留在阿姆斯特丹;组建新的实验室,按现代化要求予以装备;创 办一所不但能解决理论化学问题,而且在教学和实践中将发挥重大作用的研 究所。” 顿德尔斯教授在给阿姆斯特丹大学校长的信中写道:“我们注意到不要 失去范霍夫的这个问题了。”在我们这儿,像他这样卓有成效的人是很少的。 我希望您和您的其他同事尽一切可能把他留在我们这儿,因为他是我们国家 的财富。” 可是,尽管有多方面的请求,范霍夫还是决定去进一步了解莱比锡的工 作条件。这儿,在阿姆斯特丹,教室又小又窄,实验室的设备很差。因为教 室容纳不下很多听众,范霍夫不得不多次重复自己的讲课,这使他感到十分 疲劳和负担沉重。 也许,在莱比锡他能够更有目的地发挥自己的力量。 范霍夫来到莱比锡不久,便收到了从阿姆斯特丹拍来的电报,通知他: 学校几经努力,已经得到了一笔经费,修建他所梦寐以求的研究所新楼。这 份电报最终解决了问题,于是范霍夫启程回国。 当列车到达阿姆斯特丹,这位科学家走出车厢时,挤满站台的人群唱起 了大学生之歌。他们把范霍夫抬起来,走出站台。 他们的教授,他们的范霍夫又和他们在一起了! 新楼很快便建成了,在宽敞的房间里聚集着热衷于科学的人们,他们都 是决心终生献给科学的,到这儿是为了掌握科学原理的。但是教学工作和各 种行政事务几乎占去了范霍夫的全部时间,理论研究只有晚间坐在自己所喜 爱的壁炉旁进行。 他渴望安静,想到一个无人打搅自己工作的地方去,使他能够把自己的 全部时间都献给科学。可能是由于这个原因,1894年他接受了来访的马克 斯·普朗克的邀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