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布特列洛夫 (十九)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4年4月19日 星期五 您位于: 首页 → 发明学堂信息  → (浏览)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布特列洛夫 (十九) 发布于:2014/06/03
    “我们总是把有机物的分子看成是不变的原子团,”布特列洛夫说,“难 道某种物质在通常条件下或者在发生反应时不能从一种异构形式变成另一种 异构形式吗?”
       “从理论上看,一切都是可能的,但实际上这一点却很难想象。”
       “拉尔的观察清楚地表明对这种观点非常有利,互变异构现象是大多数 同时有两种异构形式的物质的特征。应当预见到,在只有一种异构形式参加 化学反应时,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一种异构形式逐渐转变成另一种异构 形式的现象。我觉得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这确实是真知灼见。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坚决主张必须用动力学观点来观 察化学过程,也就是说,必须把化学过程看作是一种渐近的平衡过程。
      1862—1865年,布特列洛夫提出了可逆同分异构——互变异构理论的基 本原理。他认为互变异构现象的机理在于某种结构的分子发生裂解,裂解的 残留部分互相化合,组成另一种结构的分子。连拉尔都不能否认布特列洛夫 提出互变异构理论的优先权。
      在仔细改进了结构理论后,布特列洛夫越来越注意化学的一般性问题, 周期律的发现使他经常从哲学上去考虑原子量问题。
      他曾多次和门捷列夫谈到这一点。
       “原子数有小数,还一直没有解释呢。”布特列洛夫坚持说。
       “你也知道,施塔斯做过最精细的测定,证明原子量的数值可以不是整 数。”门捷列夫回答道。
       “为什么不能采用普劳特的假说呢?这样就可以设想,比如,氯原子是 由不同数量的氢原子组成的。如果接受了他的观点,就能很容易懂得为什么 氯的原子量是35.5了,因为氯原子存在着两种原子量——35和36”。威廉·普 劳特,英国医生和化学家,1815—1816年曾提出一项假说,被称为“普劳特 假说”,即各种化学元素的原子量都是氢原子量的倍数,氢是“原始物质”, 氢的凝聚可构成一切元素。
       “不、不对!这不可能!亚大山大·米哈伊洛维奇,请您还是让钴和镍 各自保有原来的名称和形态吧,这就好比我是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您是 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一样”。
      布特列洛夫坚信一种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原子量。不过,这还有待 于进一步研究和提出确凿的证据。他很久都在考虑怎样通过实验途径来检验 这种非常有趣的设想。他和助教勃·弗·里采讨论了各种可行的方案,还绘 出了仪器草图,于是在科学院实验室里出现了许多过去从未见过的古怪仪 器。里采对布特列洛夫崇拜得五体投地,认为这位老师是自古以来最伟大的 学者,布特列洛夫的话就是法律和真理。
      他们的研究工作在化学史上真是绝无仅有,实验进行了几十次、几百次, 但得到的都是相反的结果。里采并没有灰心丧气,既然布特列洛夫这样做了, 就是说他们所走的道路一定正确,需要的只是时间和耐心。
       “结果又是否定的。”里采送来一张写满数据的实验单。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3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