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沈括 (五)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4年3月29日 星期五 您位于: 首页 → 发明学堂信息  → (浏览)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沈括 (五) 发布于:2013/08/22
    五、戌守鄜延 边塞立功

沈括被罢免三司使职务后,在宣州呆了近三年,直到宋神宗元丰三年 (1080 年)六月,才奉诏调任鄜(fū)延路经略安抚使。鄜延路管辖范围大 体上是今天的陕西北部地区,紧邻党项族建立的国家——西夏,是当时陕西 四路中最为重要的一路;经略安抚使是总掌一方军政大权的要职,被称为“帅 司”,职权重大。宋神宗委任沈括如此要职,说明他还是很欣赏和相信沈括 的才干的;而沈括也因此得以再次运用自己的军事才干来为国效力。

北宋与西夏,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时和时战的对峙状态,西夏经常入境骚

扰、掠夺,边境不得安宁。沈括一到任后就加强战备,同时与新上任的经略

安抚副使种谔,商量各项军机大事,准备先发制人,出兵西夏。此时,中央

调到鄜州路的人马已先后到达,这样就大大增强了鄜州路的军事实力;各种

军用物资也已准备充足。为了进一步加强军队实力,沈括组织当地的人民,

挑选身强体壮的年青人,教他们练习武艺。看到有武艺出众的青年,沈括就

亲自向他劝酒并给予奖赏,以资鼓励。当地人民由于长期受西夏入侵骚扰而

深受其害,因为沈括顺应了当时广大边塞人民希望保卫自己家园这一愿望,

所以大家都把练武习艺、挽弓射箭看成一种荣耀,积极参加训练,练兵场上

刀光闪闪,喊声震天,一片热烈的景象。一年中,沈括共选拔出精骑善射、

武艺不凡的壮士一千多人,把他们充实到军队中去。

元丰四年(1081 年)夏,西夏发生政变,梁太后掌握了政权,她一向敌 视宋朝,不断派兵挑战,战争爆发在即。宋神宗采纳了沈括、种谔的先发制 人之策,决定主动出击。从七月开始宋军兵分五路,分道出兵,其中鄜延路 军由种谔任统帅,沈括留守负责接应。

九月,种谔领兵五万四千,由绥德城(今陕西绥德)出塞,向北围攻米

脂寨(今陕西术脂)。这路宋军先是大败西夏所派救兵,接着在无定河战役

中大获全胜:歼敌八千,得马、牛、羊过万,兵器物资等无数。十月,米脂

寨守将被迫投降。这时,敌人打探到宋军主力出征,留守兵少,就想趁机偷

袭宋军后方,切断种谔的退路。沈括早已预料到敌人有这种图谋,严阵以待,

以逸待劳将偷袭德靖寨(今陕西志丹西北)的夏兵击败。

然而,兵力占优的西夏兵随即又合围了顺宁寨(今陕西志丹北),兵力

数万之多,情况十分危急。根据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沈括决定采取疑兵之

计。他派先锋李达带领一千人,押运十万人的粮食出城,并扬言沈经略的大

军随后就到,敌人见此,只好就地布防以待宋军主力。与此同时,沈括又派

骁将景思谊率领精兵三千,从岔道袭击夏军,只作了正面防守的夏军猝不及

防,阵脚大乱,纷纷惊惧溃散。这一仗宋军士气大振,不但解了顺宁寨之围,

乘势又攻下了敌人的磨崖寨,俘敌一万、牛羊三万头。闻得此讯后,敌浮图、

吴堡、义合三寨大受震动,成了惊弓之鸟。十一月间,河东路宋军从前线撤

退后路过鄜延,沈括利用这个兵多势大的时机,一面在绥德城大张旗鼓、耀

武扬威;另外让人虚张声势,假称他兼任河东路军统帅,即将会合两路军马

共同出击。由于顺宁大捷后,沈括名震边镇,浮图、吴堡、义合三寨守敌闻

风丧胆,撤出三寨星夜北遁。沈括兵不血刃占领三寨,随即加固城防、储备

物资,使之成为宋军的前哨基地。

沈括在后方牵制西夏军队,有力地配合了种谔在前方作战。种谔率军连

连告捷,先后攻克石州(今陕西横山北)、夏州(今陕西横山西)、银州(今

陕西榆林南)随后进兵到了盐州(今宁夏盐池西北)。这时,由于孤军深入,

给养已经供应不足了,加上天气寒冷、大雨封路,军兵饥寒交迫无力再战,

种谔只得下令撤兵。这时,军中的一个将领名叫刘归仁,他不听撤兵布置而

率己部抢先南逃,引起军心大乱,最后全军溃散。为了严肃军纪,等刘归仁

赶回,沈括质问他原因,他说取粮,这无疑是抵赖。沈括当即拍案责问:“即

是回来取粮,为何没有军符?”刘归仁无言以对,只喊饶命。“贪生怕死,

为大将者当马革裹尸,如你这般饶你何用,给我推出斩首!”说完,沈括掷

下令箭。对于溃散回归的士兵,则不加处罚。事后,宋神宗派人到军中查问

处斩刘归仁和士兵溃逃之事,沈括具实报告,并解释了为什么不能按军法处

分溃卒的原因,他说:“士兵离开家人远在几千里之外,当走入九死一生的

境地后,偏偏将领失策,而且无衣无食,这时又有长官带头逃跑,所以才跟

着逃命,这是人之常情,当然应该原谅他们。”

最后,五路宋军由于缺乏统一指挥,各军不能互相协调,再加上自然条

件的限制,进攻西夏没能取得大的战果,各军陆续回撤。

西夏经过修整后,重新组织兵力,准备反攻。他们把兵力集结在金汤堡

(今陕西志丹西北),作为南进的前哨。为了解除敌人的威胁,沈括决定夺

取金汤。他采用声东击西的作战方针,派大将曲珍领兵二万,故意“泄露”

出要进攻西夏的葭芦寨。西夏果然中计,把兵力调向葭芦寨方向以图拦截宋

军。曲珍率军突然折行,直指敌人守备空虚的金汤寨,金汤守将措手不及,

慌忙迎战,被杀得大败,宋军随后占领了金汤寨。

金汤寨得胜后,沈括决意扩大战果,“真正”夺取葭芦寨。这次他用了

“暗渡陈仓”之计,他派曲珍带兵虚张声势,佯装正面进攻;另派李议率精

兵采取迂围包抄战术,连夜渡河从侧面袭击敌寨。寨中夏军还在睡梦中,被

四面喊杀声惊醒,随即溃散;负责正面防守的部队急忙来救援,与宋军混战。

这时曲珍从正面合力进攻,很快击溃了敌军,占领了葭芦寨。

鄜延路宋军在沈括的指挥下,连战连捷,多次夺寨斩将,收复了大片土

地,在已占领的地方筑垒派兵,并招募流亡的农民耕种荒芜已久的田地,增

强了西北的边防力量。因此,沈括多次受到朝廷的嘉奖。 为了朝廷以后能顺利出兵,知己知彼,元丰五年(1082 年)五月,沈括

根据自己的实际侦察和对双方作战形势的估计,编写成《边略》一文,记述

了西夏边界上的防卫布署情况及地形,并且分析了未来的边地形势,上呈宋

神宗作为决策参考。在绘制《边略》中的地图时,沈括作了大量地理地貌考

察,并研究了宋夏之间以往的战争,发现西夏之所以能常常进犯而且进退自

如,在于他们占据了有利地形,而宋军则处在一种防卫不利的局面,能否改

变这一局面是能否解决边患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他发现,夏州西南的乌延

地势险要,而且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下瞰平原、背倚山界,是要冲之地,

所以他和种谔联名写了一道请筑乌延城的奏章。因为事关重大,种谔为此特

地进京向宋神宗当面陈述他们的看法,建议先筑银州城、再筑乌延城、然后

修筑夏州城,这样在整个边界地区就形成鼎足之势,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宋神宗看了奏章,又听了种谔的陈述,认为很有道理,于是派大臣徐禧

和李舜举前往鄜延审议。徐禧为人向来自大,这回奉圣旨赴边更是目中无人,

为了把功劳揽在自己的身上,他抢在种谔之前赶到了鄜延,并匆匆成立了一

个计议边事所,主管修筑城堡之事。经过了一番浮光掠影般的观察,徐禧否

定了沈括、种谔关于建立银州—一乌延城——夏州的防卫措施,主张修筑城

防于永乐。然而实际上,永乐地方在米脂寨西一百五十里,距银州城二十五

里,北倚高山,南临无定河,三面都是悬崖峭壁,虽然地势险要,但属于绝

境,战时易被围困,败则无路可退,无论战守两个方面都没有大的军事价值。

沈括不同意这种方案,无奈徐禧处处摆着“钦差大臣”的架子,揽大权

于一身,根本不听沈括的意见。三个月后,沈括只得附和了徐禧的主张,徐

禧上奏神宗,说“已经和沈括商定了,先筑永乐城。”同意筑永乐城,是沈

括的一个严重错误,后来永乐惨败的祸根,就是在这时埋下的。

种谔从京师回到鄜延,听说不在乌延筑城而改筑永乐城,立即向徐禧提

出异议,说到:“如果在永乐筑城,战则必败。”徐禧本来就对种谔的刚正

不阿不满,见到他又来阻止自己“立功”,就威胁道:“你敢对钦差胡言乱

语,说不吉利的话,就不怕死吗?”“如果兵败,我自当以死报国;反对你

的主张,也不过一死,死又有何惧!”徐禧威胁不成,也就没有办法,于是

向宋神宗上奏,说种谔自做主张,不听调遣。宋神宗听信了他的一面之辞,

就下诏令种谔留守延州;徐禧、李舜举主持修筑永乐城;沈括将经略府移至

边界,负责接济军用。 永乐城自元丰五年八月十五日动土,至九月六日正式筑成。徐禧洋洋得

意,准备邀功请赏。不料刚过了四天,西夏就以三十万兵力围攻永乐城,以

图拔掉这根钉子。由于事先没能料到敌人会出兵这么多,故宋军没有做好充

分地准备;沈括带兵试图解围,也没能成功;种谔则在延州带领四千军兵,

抵抗着另一路敌兵的进攻。前面我们说过,永乐城地势险要,但城内没有水

源,全靠无定河提供。西夏军在攻城未果的情况下,夺取了无定河水寨,切

断了宋军的水源,士兵干渴难忍,甚至绞马粪以求能挤出一丁点水来润喉。

九月二十日夜间,天降大雨,守城将士急忙承接甘霖,不料西夏军也乘此时

加紧攻城。这时,宋军已经过了十二天的血战苦守,战斗力大大减弱,到了

半夜永乐城失陷了。

后来据宋朝官方公布,这一仗官兵阵亡达一万二千多人,丧失军马一万

匹,军用物资损失无数。徐禧、李舜举也在乱军中被杀。宋神宗闻此消息,

心中悲伤以至流泪,几天不进饮食。永乐之败的原因,主要是钦差徐禧主观

自大,争功心切;而永乐城又是孤寨前伸,水源缺乏,离给养基地也相当远,

这两个因素是永乐惨败的主要原因。但是,沈括作为鄜延路的“帅司”,从

定议筑城到城陷兵败,他都是要负一定责任的,况且徐禧已死,故永兵之败

的第十天,宋神宗就下诏贬谪沈括,让沈括到均州(今湖北十堰东)任团练

副使。

就这样,沈括含泪告别了曾经一起浴血奋战、同甘共苦的鄜延路将士;

离开了那些凝聚了他无数血汗的边寨;怀着惆怅的心情踏上了南下的漫漫长

路。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3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