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简史:影响世界的100大中国古代发明与发现(二十五)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您位于: 首页 → 发明学堂信息  → (浏览)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万物简史:影响世界的100大中国古代发明与发现(二十五) 发布于:2013/05/21
    糖尿病

  
首先认识到“消渴症”患者的尿液中含有大量糖的是唐代名医甄立言,他根据夏秋两季,“消渴症”者的尿液易招引苍蝇,得出这一推论,经尝试,果如此。“糖尿病”一词也由此而生。
糖尿病在中医上又称为“消渴症”,因患者常不正常口渴且多尿而得名。作为一种古老的疾病,早在公元前400年时,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及《灵枢》中对糖尿病有详细的记载,并认为患者必定有喜欢食用甜食和脂肪类食物(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黄帝内经》还依据不同的病机、主症分别将其称之为“消渴”、“消瘅”、“肺消”、“鬲消”、“消中”等。
针对糖尿病患者的“三多”症状,汉代名医张仲景在《金匮》中对这一病症作了更为清晰的描述:“渴欲饮水不止,”“渴欲饮水,口干舌燥。”又说:“消谷饮食,大便必坚,小便必数。”不过张仲景并没有分析病人尿液,自然没有将病症与糖联系起来。
首先认识到“消渴症”患者的尿液中含有大量糖的是唐代名医甄立言,他根据夏秋两季,“消渴症”者的尿液易招引苍蝇,得出这一推论,经尝试,果如此。“糖尿病”一词也由此而生。
甄立言在《古今录验方》中系统总结了糖尿病,将这一病症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患者常感口渴而大量喝水,小便量大,尿中有像卷起的麦片一样的碎屑,尝之味甜,但不含脂肪。这是现在较普通的糖尿病。
第二种,患者食量大,但不渴。即以患者大量进食为特征的糖尿病。
第三种,患者虽然常感到口渴但不能多喝水,腿部浮肿(因体液过多而肿胀),但脚消瘦,小便频繁,且阳痿。这类糖尿病多指过度肥胖患者的糖尿病。
不仅如此,甄立言还注意到糖尿病十分严重或患者穿的鞋太紧或喜欢用暖水壶暖脚,就会引发疖子、发炎等并发症,以致严重到发展为坏疽。
正是依据甄立言的描述,唐代名医王焘根据其父的病状“患口渴难忍,饮量大增,身上多疖疮,小便水果味”,得出其父得的是糖尿病,并对消渴病制定了治疗方案,辅以调整饮食,控制父亲的病情。他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最早确认和治疗糖尿病的医生。
王焘把治疗糖尿病的经验写进了《外台秘要》一书。这比10世纪阿拉伯医生阿维森纳的《医典》中关于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早200多年。
而欧洲直到1660年,才由英国医生托马斯·威廉认识到患者尿液是甜的。1679年,他将他的发现发表。1776年马修·多布森辨认出这种甜味的成分就是糖,但是直至1815年,才认定这种糖是葡萄糖。
古人对糖尿病人尿甜的解释
这种病(消渴病)是由肾与泌尿生殖系统虚弱而造成的。患者的尿通常有甜味……谷类食物是甜味的来源……制作糕点和甜食的方法……都是要它们很快变甜……咸味易于排泄。但由于起控制的作用的肾与泌尿生殖系统虚弱,就不能摄取营养要素,因此都作为尿排泄了。所以尿就有了甜味,而且不能获得其正常颜色。
——唐代李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是由糖尿病引起的。此病患者除了有患糖尿病的症状外,还伴有眼底病变:早期是双眼视网膜出现毛细血管瘤和火焰状出血;之后会有白色或黄白色渗出;进一步发展,视网膜上会形成鲜红色的新生血管,接下来会导致大量的玻璃体出血,甚至失明等症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共分为4期。前3期,患者可能没有影响视力的症状。这是因为,患病初期,眼底病变还没有影响到黄斑部位,患者的视力并不受影响,患者自己也并不易察觉;严重时,患者也只会偶尔感觉到视力衰退、眼前有黑影飘动。随着血糖的增高,或者眼底病变时间的延长,患者会不同程度地有眼底出血、血管瘤、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症状。这时,已是病变晚期,如果还不及时治疗,就会导致失明。即使是治疗,控制了血糖,也只能稳定病情,不让病情恶化,避免失明。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4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除尘滤芯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