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药棉到清静器 |
发布于:2003/12/03 |
美国人约翰有一次到某空军基地去参观,被喷气机的轰然巨响震得双耳发聩,头晕眼花。而当他举目望去,见远处机场上的地勤人员却好像无动于衷,他们照常工作,毫不以此为苦。 “怕是习惯成自然吧”,约翰略加思考便捕捉到了一种创意:开发地勤人员用的“耳堵子”。由于这种东西比药棉更适用和更有效,所以一生产出来便受到机场地勤人员的欢迎。 “耳堵子”开发成功后,约翰又引伸思考,将产品稍加改动,开发设计出一种供学生用的“清静器”。这种新产品专向机场附近的学生推销,结果也大受欢迎。后来,约翰又将“清静器”向全美的学校推荐,在各大城市设立了数百个代销点,推销广告词为:“耳根清静,效率倍增。”一个小小的清静器,也居然使约翰跨进了富人的行列。 将药棉塞耳朵的经验源于地勤人员,但是他们没有将经验转化为清静器,约翰稍动脑筋,便将原本属于别人的“大额存单”变成了自己的财富。噪声污染在我们的周围并不少见,有没有约翰式的创意也让我们致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