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新产品的开发失误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4年5月20日 星期一 您位于: 首页 → 免费点子库信息  → (浏览)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减少新产品的开发失误 发布于:2003/12/03
    一、对登记处要冷静分析,去伪存真。当今社会从各种宣传媒体,乃至熟人朋友都可以得到很多各种各样的新产品开发信息。这些信息中不乏有好的新产品项目;但也应清醒地看到相当多的信息水分还大,甚至是“假的”。因此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去调研究、冷静分析、去伪存真、沙里淘金,尤其是那种:“投资很少、效益很好、工期又短、产品包销”的项目,更要警惕,以免上当。
  二、切忌人云亦云,盲目追风,跟在别人屁服后头瞎跑。如:听到某企业生产的某产品利润高“整到钱了”,就不顾自己企业的主客观条件 ,轻率地决定也生产这种产品。须知:市场如战场,激烈而无情,每个产品都有它的生命周期,即:宣传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产品的更新换代很快,一般来说:一个产品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3至5年就很不错了,有的还远远达不到这个时间,某产品在市场上销路好、高,则很有可能已进入成熟期甚至接近衰退期了,今天能赚钱的产品,不一定明天还赚钱,“金色秋天的到来,就意味着冬天不远了”。
  三、产品防止重复。企业自认为所申报的“新”产品,独领风骚,其实同类产品早就有企业在生产。当然,有企业在生产也不可怕,关键要摸清在县(区、市、省)等区域内到底有几家在生产,年产能力多大?还有没有企业也准备生产,他们前期准备队伍的工作具体走到哪一些了?当自己企业投产时相互之间是否会构成威胁,出现竞相降价,互相残杀的局面。
  四、预测市场容量,要实事求是。当自己企业产品投产当年在县(区)、市、省……预计能占多大份额第二年、第三年……又分别能占多大份额,销售触角能伸多远,销售半径有多大?在预测时要实事求是和客观,并要留有余地,加大保险系数,以减少不确定因素和风险,万万不能人为理想化害一厢情愿的“单相思”。  五、量体裁衣、量力而行。经认真考察拟的产品不一定就适合所在企业开发生产,还要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如:企业技术力量、管理水平、行业差别、职工素质、能源供应、原材料产地、价格,原材料产成品运输方式、运输距离和费用,还有项目总投资额是否超过企业承受能力,企业能否顺利筹集足够的资金,总之要量体裁衣、看菜吃饭、综合分析、量力而行。
  六、开发的新产品一定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以及省、市、县(区)行业发展规划。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上级部门为鼓励发展可能就有这方面的倾斜政策;反之就会有限制生产的办法和“调控”手段,不利于这种产品的生产。
  七、“可行性研究”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人为地把产量、产值和税利估计高、工期估计短、投资估计少、市场估计大、风险小,可行性编成可批性。
  八、开发新产品,要鼓励“产学研”相结合。1、新产品一定要“新”,要以国家权威部门的最新资料为准,不能个人随意标定。2、对其技术含量(技术水平)也应有一个准确定档,一般分为:国际先进水平、国际水平、国内(空白)先进水平、省内(空白)先进水平四档。你拟购买的技术具体是哪一档次,档次不同其科技含量不同,价格也就不同。3、若对方是专利,则必须分清是发明专利、实用专利还是外观设计?要搞清楚:专利名称、专利申请人、专利权、申请日期、申请号、专利号、专利权有效期限等。
  九、已选准拟开发的新产品项目,其投资概算一定要尽量准确。资金要打足,不搞钓鱼政策。除土建、设备费用外,对设备运输安装调试,人员培训、可预见费都要计算在内,同时竣工后所需流动资金仍不能生产。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3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