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空到书店走走,好书是越来越少了。虽然架子上摆满了书,可我们常常连翻一翻的意思都没有。都是些什么书?
畅销书赫然在目,数量极多,不用担心买不到。书商们会尽量满足你的渴求,而且往往是供大于求。譬如说,梁凤仪,就很是“热”了一阵,可你现在到书店去,一大摞一大摞随你挑。恐怕几个月后很可能仍是“热”的。别忘了,如今是纪实的年代。贴近生活的“热门”书应运而生,装帖精美,实力消遣、娱乐的好形式。所以,在阅读那些严肃严谨严厉的“雅”书时,不妨读几本“俗”书,这很可以令人轻松、使人愉快的。这绝对是个进步,若能剔除盲目、一阵凤,就是大进步了。
其实,谁都知道,如今的书店充斥着硬壳书,那多是辞典。辞典好啊,精选各类有代表性的典故、人、事和规范物,一册在手,了解全局,方便得很。譬如《辞海》,《现代汉语辞典》,多有权威。可现在的辞典多如牛毛,哪本是权威,哪本是非权威,难以准确区分。因为只要读过两年书,识几个汉字,出版界有朋友,这辞典就可以出。别再考问辞典的权威性问题了,否则人家会说你跟不上时代。
阿强就爱编辞典。
阿强何许人也?好些久经书场、胡子坚硬的人们见了,肯定会撇撇嘴,嘀咕说:这么个乳臭未干的小子,我写的书都比他读的书多,他也能编书?阿强读大学时就开始编书了。起初是帮老师编,后来觉得编书没什么了不起,就也扯来几个人编。
阿强目光敏锐,瞅准了中小学生。
阿强能跑,他在几个出版社钻进钻出,出版社向他敞开一条门缝。编吧,但要自己推销,稿费在里头,不然,白干,还得贴钱。阿强承纳了。一本“小学生常用词典新编”出笼了,才几个月时间。 阿强借了八千元钱,垫给出版社。书到了市场上,得宣传。 阿强跑到广播电台少儿节目组,说是要提供赞助,奖品便是这本辞典。
主持人每天要念这本书的名字三、四遍,还顺带介绍一、两句,自然要是称赞了。
阿强又托人在少儿报纸上作广告。是以文章介绍的形式发表的。等等。辞典销得很快。出版社又赶印了一批。阿强跟这家出版社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后又出了几本辞典,全是有关中小学的,销路都不错。
阿强毕了业,这活计可没停下来。他呆的那家单位,工作轻松得很。阿强不满足于只编教育辞典了。他瞄准了证券、股票。“证券实用手册”、“股票操作指南”,迅速面市。人们正在证券交易市场外好奇地观望呢,这书来得及时,多少人如饥似渴地扑上去,要借此打开证券的神秘之门,但阿强微微一笑,退身而去。因为书上多是些基本术语、概念的介绍,真正为人们急需的技术性操作方法等并不多。阿强和他的写作班子有几个懂这些业务呢?
阿强转得好快。企业家钱多。该向他们抽抽血了。阿强首先将一个征订通知单打印好,搬出几本全国邮政编码大全,给各个有名有姓的企业发去,上面盖有某某研究协会的鲜红大印。
书名叫“明星乡镇企业通用辞典”。
没多久,回音来了。那些乡镇企业急于扩大知名度,纷纷将企业概况、产品介绍等寄来,并在征订单里填上几十上百册的订数。当然,还有汇款单。阿强并不希望有太多的企业加入,规模太大了影响也大,什么主管或非主管部门知道了,插一杠的话,全套得乱。
这种编书工作可以撇开出版社,但可以和出版社内部的某个人合作。阿强就是这么做的,而且做得很不错。
向企业开刀的辞书很多,假如不想点便捷之道,是不能抽到几滴血的。没多久,阿强又操起了刀。他给那些中等发达的县寄去征订通知,说他们协会在编写的这本“功勋 企业家大典”,不收费,不强迫征订,而且严格把关,每县只能选出 3~5 人,经编委会(专家组成)审查合格,方可入典。通知还特别注明,这些功 勋企业家可能有人会进入某国际传记中心。
大约有征订单一半的企业家回了函,而且大都是不胜荣幸之至的意思。但这一回没那么幸运,阿强要转移了。因为有文件说,企业家挨宰过多,以后此类辞典须严格审批,已经列入计划的要复审。
阿强本想趁胜追击,但也只好休息休息。“专业户”有时也要多种经营才是,谁知道气候会怎样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