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第一次能源危机发生之后,日本的汽车就开始在号称汽车王国的美国大展雄风。省油、价廉、耐用,售后服务好等等口碑,成为日本车横扫北美市场的武器。全世界规模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的通用汽车,在北美地区的营运获利因而大幅度滑落,轿车市场的占有率从44%下降至33%,福特与克莱斯勒的情况比通用更惨。同一时间,日本车的占有率则从19%攀升到26%,而且后市看好,前景光明。当美国人宁舍美国车,而改买丰田Corllla、本田的Accord、日产的Infiniti 之际,美国车厂则发出不平之鸣,他们认为日本的工资较美国低廉,生产成本占有先天的优势,这是不公平的竞争,因此呼吁美国政府应该设法限制日本车的进口。
为了越过美国的保护政策以及用贸易逆差作档箭牌来限制日本车进口,日本车厂干脆移植到美国本土现产现销,以堵悠悠之口。然而,当美国人知道丰田的Lexus,能发出像BMW 同样的关门声,日产的Infiniti 售价只有德国车的1/2,而本田的Accord 自1976 年迄今已生产超过500 万台时,他们才如大梦初醒,知道大势已去。过去流行国际车坛的一句话“小车看日本,大车看美国,跑车看欧洲”,恐怕也要改写了。
正当美国人惊恐万状,忧心如焚,不知如何应付日本人这种排山倒海的凌历攻势时,唯独通用汽车的董事长罗杰•史密斯开始默默地进行一项官僚组织与劳资结构的整合。这项被认为关系着美国汽车业生死存亡的大计划,被命名为“土星”。
罗杰•史密斯从1980 年开始担任通用汽车公司的董事长及总裁。此时正值美国自1979 年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萧条,通用汽车也呈现73 年历史中的第二次年度亏损,更要命的是日本汽车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受到美国人的垂青。
罗杰•史密斯是一个真正的策略规划专家和成本分析高手。他着手“土星”计划的第一步是消除个人对日本车的敌视,并且设法和丰田协手合作。他认为事到如今,要击倒日本,就必须加入他们的行列,他说:“让我们走出这个狭窄的圈子,去发现其他人知道的是什么?和丰田的合作,至少可以让通用获得日本最新汽车技术和管理方法的第一手资料”。冒着和敌人“勾结”的议论,他力排众议,在董事会据理力争,认为不如此通用将永无机会和丰田相抗衡。
“土星”计划的第二步就是破除官僚化且无效率的层级组织,另外耗资30 亿美元成立一个专门生产土星的公司。这个公司的特色就是生产设备在科技上的高度整合,从元件生产到装配成车,均采用一贯作业的方式,不必为外来核心零件的迟延而浪费时间。而任何员工或订货从进门到目的的路程绝不超过5 分钟。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劳资结构的重整,史密斯认为,成本降低是汽车战争的开始,要和日本竞争,不降低劳工成本就一切论为空谈。于是土星公司招兵买马的对象就是要有团结精神的人,条件是劳资双方一起工作,共同决策,盈亏均沾,资方不得任意遣散工人,工人不得动辄要挟罢工。这种摆脱繁文缛市的工作模式,自然吸引了许多优秀杰出的人才。
土星肩负的使命是使美国的汽车工业脱胎换骨,扭转乾坤,再创生机。经过长达8 年的努力,“土星”终于在众所瞩目,千呼万唤中正式问世。据说,这部车采用的是先进的4 汽缸钻制引擎,由时速零加速到60 里只需8秒钟,每公升汽油能行驶35~40 里,时速在75~80 里时尚能在弯道上奔驰。至于其爆发力和操纵性则更令人啧啧称奇,无懈可击,它的售价则为11000~12000 美元之间。
通用汽车董事长罗杰•史密斯的土星计划,在长达8 年的时间里,一直是全世界所关心瞩目的话题,不管它未来成功或失败,都是一次时间最长,也最有持续力的“行销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