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 春年,当台湾电影制片厂,与国联影片公司合作摄制的《西施》接近杀青阶段时,导演李翰祥与台制厂长杨樵感到这部耗资多达2000 万元新台币,规模浩大的巨片。在上映前,应该有些特别的广告方法,以争取市场效果。经过多次商讨,征求意见,最后决定制作蜡人穿戴服装道具公开展出,引起观众注意。他们先委托国艺广告公司进行研究,经过画家和雕塑家奋战几个月,终于研究出,利用石油中提炼出来的石蜡,可塑成很坚固的惟妙惟肖的人像,且能不怕任何自然的高温。蜡的颜色。也能调制得和人的肤色十分逼真相同。人们手上脸上的各种纹路,石蜡都能充分将其表现出来。于是,他们第一步,先塑一个西施人像,其高度与身材都和影片中饰演西施的演员本人一样。此事使得杨樵、李翰样非常高兴,遂决定和“国艺”合作。由台制、国联提供古装和道具,由国艺提供蜡像人物,并安排在《西施》上映前,公开展开这一广告活动。国艺于是塑制了14 个蜡像人物,配上适当的布景,布置成“浣纱”、“赐死”、“卧薪尝胆”、“恤鼓”等四场高潮戏的场面,准备先在台北市展出。
当时,台北第一家百货公司——第一百货公司也在准备开幕。然而由于是初创,其内部各楼货品的布置,尚不够丰富。其五楼一层仍然是空空的。
听到有西施蜡像人物展览的计划,积极争取在该公司五楼展出。这一广告活动,和第一百货公司开幕同时进行,于1965 年10 月5 日展开,参观者极为拥挤,这些西施影片广告的尖兵,给予观众者很深印象。
不久,西施影片在台北正式首映,再配合报纸广告,果然哄动一时。电影院和蜡像人物展览西方面相互促进,收到较好的效果。在蜡像展览场的广告,“看完西施蜡像,请去看西施电影”。在电影院中,则每场打出幻灯广告,让观众们“看完西施电影,请去看西施蜡像”。几乎处处可闻西施,广告效率可以说是普及到社会各阶层。
西施蜡像在台北展出40 多天后,又移至南部高雄展出很久。西施影片在香港、南洋等地上映前,蜡像又装运至香港、南洋等地作为广告的尖兵,展出也极哄动。